ID: 24154490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畅游家园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415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2026,上册,家园,畅游,4课,单元
  • cover
畅游家园(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一、教材定位与单元脉络 本课位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住的地方”,单元核心概念为“家园是可游、可赏、可再创造的生活空间”。前两课《我的社区地图》《老房子新故事》已完成“观察—记录—讲述”的线性学习,本课《畅游家园》转向“体验—想象—表现”的螺旋上升,承担“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总结与迁移任务,为后续《未来家园》模型制作奠基。 二、学情分析 维度 已有经验 最近发展区 易陷误区 认知 能辨认社区功能分区,会用简单符号绘制平面图 对“游”的动线、情绪、节奏缺乏整体意识 把“家园”窄化为“小区”或“房子” 技能 掌握平涂、接色、拼贴等基础技法 需要整合多材料表现“空间穿透感” 颜色堆砌导致画面“花”“乱” 情感 爱说“我家楼下”“我常去”,但停留在口头 渴望把“熟悉”升级为“好玩”,愿意当“小导游” 因太熟悉反而“视而不见” 三、教学目标(2022版艺术课标对接) 1. 审美感知:能说出家园中3条以上视觉节奏(高低、疏密、曲直),并用“一眼一景”手机摄影法捕捉。 2. 艺术表现:能用“透明重叠+留白”技法完成一幅“畅游路线图”,体现“近大远小”与“遮挡关系”。 3. 创意实践: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条“2分钟微旅程”纸上游园,要求含“入口—惊喜点—互动点—出口”四要素,能解决“游客会迷路”的真实问题。 4. 文化理解:通过“老地名故事会”,知道家园名称至少1个历史来源,萌发“我为家园代言”的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走动的家园”转化为“可视、可玩的艺术线路”。 难点:在平面中表现“时间的先后”与“空间的层次”,即“同一张画里看出游玩顺序”。 五、教学准备 教师:1.自制“可折叠游园册”范例(展开全长1.2米,正反两面);2.透明硫酸纸若干;3.三种规格贴纸圆点(直径1 cm、2 cm、3 cm)。 学生:1. A4照片3张(课前用家长手机拍摄“我最爱的角落”);2. 8开卡纸底板;3. 马克笔、蜡笔、旧报纸、剪刀、固体胶。 六、课时安排 2课时,每课时40分钟,连堂实施。 七、教学过程 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嵌入 设计意图 课前1天 发布“家园打卡单”:请家长周末陪同完成3次“停5秒深呼吸+拍照” 上传照片至班级“云画廊” 教师点赞并筛选“节奏典范” 用生活事件替代“预习”一词,降低任务感 ①5’ 情境导入 教师打开“折叠游园册”,快速翻折,配合口令:“入口—小桥—秘密花园—大风车—出口” 学生齐喊“停”决定想看哪一页 教师追问“你为什么想停这里?” 用“悬念—选择—追问”三件套激活注意 ②8’ 问题探究1 提问①:“游园册为什么能让我们像真的在走?”
解答:因为作者把“动线”变成“折线”,每折一次=向前一步;视觉符号重复出现(如蓝底白花),形成“节奏脚印”。 学生用2 cm贴纸圆点在教师范例上标出“脚印”位置,再数“共几步” 正确标出6枚以上为达标 把抽象“动线”物化为“脚印”,降低理解门槛 ③10’ 技法示范 示范“透明重叠”三步法:
Step1 选主体建筑(照片打印)
Step2 硫酸纸描轮廓并裁空
Step3 错位叠放,用马克笔在留白处加“前景人物” 学生跟做1/4张A4小稿,要求“前中后”三层 教师举高3份对比:谁的最有“穿透感”? 用“小稿—对———再修正”微循环,避免一次成稿的挫败 ④7’ 问题探究2 提问②:“同一条路线,怎样让两个人画出不同感觉?”
分析:情绪决定色调;记忆决定细节夸张度。提供句式:“当我____时,那里的颜色像____。” 学生两人一组互说10秒,再互换关键词(如“开心—柠檬黄”) 教师板书生成“情绪—色彩”词云 用“句式+互换”强制迁移,避免“我只会说漂亮” ⑤15’ 创作实践 发布任务单:完成“畅游路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