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4497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3课 让图像说话 教学设计(1)

日期:2025-11-0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240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2026,单元,教学设计,说话,图像,3课
  • cover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让图像说话》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结合其认知、能力与情感特点,学情具体分析如下: 认知特点 二年级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对色彩、图形等直观元素敏感,能识别生活中常见图像(如卡通、路标、绘本插图),但缺乏 “主动解读图像信息” 的意识,常停留在 “看画面内容” 的表层认知,难以关联 “图像元素与信息传递” 的逻辑(如不会通过 “人物动作”“场景细节” 判断图像想表达的含义)。 能力基础 已掌握简单线条(直线、曲线)、基础色彩(红、黄、蓝等)的运用,能画出人物、动物、植物等单一元素,但 “叙事性图像创作” 能力较弱,易出现 “只画元素不讲故事” 的问题(如仅画一个小朋友,不添加场景、动作,无法传递具体想法);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能描述画面内容,但难以清晰说明 “图像想传递的信息”。 情感与兴趣 喜欢参与互动游戏、小组讨论、作品分享等活动,对 “生活相关的主题”(如家庭、学校、朋友)兴趣浓厚;乐于展示自己的创作,但对 “他人解读自己作品” 的接受度较高,适合通过 “图像交流” 激发学习热情。 学习需求 需通过 “生活化案例”“可视化工具” 降低认知难度,避免抽象理论;需通过 “分步引导” 帮助梳理创作思路,解决 “不会用图像讲故事” 的困惑;需通过 “积极反馈” 增强自信心,培养关注生活中图像的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图像识读 能识别教材中 “生活中的图像”(交通路标、漫画、绘本插图)和学生作品中的关键元素(人物、场景、动作),准确说出图像传递的简单信息(如 “禁止通行路标告诉我们不能走”“漫画里小明在吃早餐”); 能通过教材中“图像信息分析表”,有序梳理图像中的 “人物、动作、场景”,初步建立 “元素与信息” 的关联。 美术表现 能运用线条、基础色彩,画出包含 “人物 + 场景 + 动作” 的叙事图像,传递 1 件自己经历的小事(如 “帮妈妈扫地”“和同学玩跳绳”); 能给图像添加简单文字提示(如 “扫地”“跳绳”)或表情符号(如笑脸、星星),让信息传递更清晰。 审美判断 能说出自己创作的图像 “想传递的想法”,并说明用了哪些元素(如 “我用蓝色画天空,因为那天是晴天”“我画小朋友弯腰,因为他在捡垃圾”); 能观察同学的作品,找出 “能清楚传递信息” 的细节(如 “他画的小朋友拿着书包,一看就知道要上学”“背景有教室,说明是在学校”)。 创意实践 能在教师引导下,给图像添加细节元素(如给 “浇花” 场景加小水壶、花朵,给 “玩球” 场景加草地、太阳),让故事更完整; 能大胆尝试用不同线条表现场景(如用曲线画小草、用直线画桌子),让图像更生动。 文化理解 知道图像是生活中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了解路标、漫画、绘本插图等图像在生活中的具体用处(如路标指引方向、漫画传递趣事); 感受 “图像能跨越语言障碍,传递想法” 的特点,培养 “关注生活中图像” 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 “图像能传递信息”,会解读教材中生活图像(路标、漫画)和学生作品传递的简单内容与情感; 能画出包含 “人物、场景、动作” 的简单叙事图像,用图像传递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 准确运用 “动作、场景” 等元素表现想法,避免 “只画单一元素,不传递故事”(如仅画小朋友,不画动作、场景,无法让人知道在做什么); 能根据同学的图像,准确说出对方想传递的信息,实现 “图像与观者的有效对话”。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生活中的 “图像小导游” 教材内容展示 打开教材第 28 页,呈现 “生活中的图像” 图组:①交通路标(红色圆形 “禁止通行”、黄色三角形 “注意儿童”);②漫画《小明的早餐》(画面含小明、牛奶、面包、餐桌、太阳,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