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速度的测量 【基础巩固】 1.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一个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都是个人的_____,是否正确还需寻找_____来证明;物理上,往往是用 来验证某个观点或猜测是否正确 2.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收集的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修改的,应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_____,纠正错误。 3.如图所示,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 (2)所需的测量工具有: 和 ; (3)实验时为了时间的测量较为准确,应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小”或“大”);为了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4)当滑块自顶端已经出发才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测出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 4.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 直线运动,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5.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程s/m 10 20 30 40 时间t/s 3.2 5.3 6.8 9.2 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 (2)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 _____m/s 。 (3)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 (4)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6.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 运动,速度大小是_____m/s;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m。 7.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 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8.(多选)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得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它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C.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D.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肯定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9.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 10.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 m时,用了2 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 A.1.5 m/s B.2 m/s C.1 m/s D.2.5 m/s 11.一艘快艇以90 km/h的速度去追赶离它120 km远处的军舰,快艇实际航行了270 km才追上军舰,军舰的速度多大 【能力提升】 1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 ( ) A.甲先到达B点 B.乙先到达B点 C.两人同时到达B点 D.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 13.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 运动 (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D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m/s. 1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