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核心 目标 1.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知道应首先进行受力和运动情况分析. 2.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主要问题:即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的问题. 考向1 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1.基本思路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运动学公式及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流程图 AAA (2025·深圳期末)无人机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为一种四旋翼无人机,它能够竖直起降,质量m=2 kg,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Ff,大小恒为4 N.一次性能检测时,在离地面高度H=40 m处,关闭动力后无人机由静止下落,2 s后启动动力设备提供恒定升力,无人机恰好在接近地面时回升.无人机可看作质点,取g=10 m/s2.求: (1) 无人机下落过程中最大速度的大小. (2) 从启动动力设备到回升,经过的时间. 答案:(1) 16 m/s (2) 3 s 解析:(1) 关闭动力后无人机由静止下落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f=ma 代入数据解得a=8 m/s2 由运动学公式vm=at1 解得vm=16 m/s (2) 关闭动力后无人机由静止下落过程,下落高度 h=at,得h=16 m 启动动力设备后,有t2=H-h,解得t2=3 s. 考向2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1.基本思路 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再分析物体的受力,求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 2.流程图 (2025·大湾区期末)小明通过拉小车训练体能.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小车上有一质量m=1 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小明拉着小车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匀加速奔跑,经过16 m后达到最大速度,然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跑,再经过64 m到达终点,全程共用时12 s,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 小明匀加速运动所用的时间t1. (2) 小明匀加速运动阶段,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 答案:(1) 4 s (2) 9.2 N 解析:(1) 设最大速度为vm,匀速阶段所用时间为t2,根据题意有t=t1+t2=12 s x1=t1=16 m x2=vmt2=64 m 联立解得vm=8 m/s,t1=4 s (2) 小明匀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2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对m有 N cos 37°+f sin 37°=mg,N sin 37°-f cos 37°=ma 联立解得N=9.2 N 考向3 多过程问题分析 1.当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由多个过程组成时,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将复杂的过程拆分为几个子过程,分析每一个子过程的受力情况、运动性质,用相应的规律解决问题. 2.注意分析两个子过程交接的位置,该交接点速度是上一过程的末速度,也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它起到“桥梁”的作用,对解决问题有重要作用. (2025·梅州期末)如图所示,在倾角θ为37°的粗糙斜面上一质量m=2.0 kg的木块,在平行于斜面的恒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加速向上运动,0.6 s末速度变为2.4 m/s,此时撤去恒力F.已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假设斜面足够长,sin 37°=0.6,cos 37°=0.8,取g=10 m/s2,求: (1) 木块在前0.6 s内的加速度大小. (2) 恒力F的大小. (3) 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出发点的最大距离. 答案:(1) 4 m/s2 (2) 24 N (3) 1.08 m 解析:(1) 由题可知,前0.6 s物体的加速度 a1==4 m/s2. (2) 对物体受力分析,前0.6 s,由牛顿第二定律 F-mg sin 37°-μmg cos 37°=ma1 其中f=μmg cos 37°=4 N 解得F=24 N (3) 加速位移x1=a1t2=0.72 m 减速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 sin 37°+μmg cos 37°=ma2,解得a2=8 m/s2 减速至0的位移x2==0.36 m 离出发点距离最远是x=x1+x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