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7981

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试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26734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河南省,历史,答案,扫描,试卷,考试
  • cover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古代中国的生活方式类似草食动物,逐水草而生活,或采集、或种植、或渔猎,“食尽一山则移 山”,具有非排他性、群体性的特点,且没有领土和势力范围的概念。至秦汉时逐渐形成了单一的种植 业生产方式,生产效率高,在所能耕种的有限土地上,以种植业为主的民族要比从事高牧的民族能养 活更多的人口。此外,由于实行多子继承的缘故,家庭中的财产一代一代地被分割,导致古代中国人 均土地数量越来越少,不得不从提高土地利用率上寻找出路,如汉代出现了一年两热制耕作方式。这 也使土地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正如《王祯农书》中所说:“盖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 佃,尤胜不稼!” 材料二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近2000余年发展的北方文明,开始向其他地区寻求新的文明生长 ,点。水往低处流,有水就有生命,也就有文明的灿烂,于是东南一带成为中国文明的新的发展中心。 汉代司马迁所叙述的江南地区,还是“地广人稀,饭稻羹鱼”,顿有蛮荒之地的味道,但是T00多年后的 江南,其制约因素纷纷解除,于是成为农业文明的生长,点。 一以上材料摘编自徐旺生《生活方式、生产结构、生态环境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汉以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并简述这一变化的影响。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并分析其成因。(6分) 【高一10月联考·历史第5页(共6页)】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历史经过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阶段漫长的发展历程,进入到秦汉时期。在秦汉440余年 的历史阶段内,中国文明的构成形式和创造内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当时的文化风貌和民族精神, 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鲁迅言的“豁达闳大之风”;其社会结构和政治形式,也给中国此后2000年来 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历史演进的方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秦汉人以黄河流域、长江流战和珠江流 域为主要舞台,进行了生动活跃的历史表演,同时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突出的进步。 一摘编自王子今《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与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表述准确。) 【高一10月联考·历史第6页(共6页)】 洛阳强基联盟高一10月联考·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根据材料可知,辽瓦店子遗址位于汉江流域,出土的陶器中,除了本地文化因素的陶器外,还有中原文化因素的各类 陶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370年的中原地区,属于商文化的中心区,体现出商文化向汉江流域的扩展,故选 B项。早期国家是指在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阶段中,出现的具有明确公共权力设立以及一定政治、经 济、文化制度的国家形态,仅凭陶器不足以说明汉江流域已出现了早期国家,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手工业生产 分工”的情况,排除C项;虽然辽瓦店子遗址出土的二里岗上层二期陶器与中原地区同时期的陶器在风格和制作工艺上 有相似之处,但无法得出两地文明“同步发展”这一结论,排除D项。 ,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畿之内是周人的主要聚集区,在该区域内安置被征服异族,有利于促进不同民族 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交融,为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故选D项。异姓 族氏可能带来了他们原有的农业、手工业等生产技术,与周人相互交流、学习,促进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 体现西周疆域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与宗法关系无关,排除C项。 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周的宗法制下,周天子被视为大宗,同姓封君贵族与天子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 而异姓封君贵族通过婚姻等方式也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