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oad to Shu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 1. 学生能够朗读并理解关于剑门关的短文,掌握关键信息。 2. 学生能够借助图片和关键词复述文章内容。 3. 学生能够用英语简单介绍剑门关的位置、特点和历史。 文化意识目标: 1. 了解剑门关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意义。 2. 理解“蜀道难”的文化背景及李白诗歌的文学价值。 3. 对比古今蜀道的变化,感受中国交通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 理解并复述文章内容。 - 掌握关键词汇:narrow roads, steep cliffs, important pass, throat of entering Shu, waterways, high-speed trains 等。 教学难点: - 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结构进行有逻辑的口头表达。 - 理解“咽喉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文化概念的英文表达。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PPT《The Road to Shu》) - 学生用阅读材料(打印版) - 图片卡片(剑门关、李白、交通工具等) - 听力录音(教师自录或使用音频资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 播放《蜀道难》诗句朗诵,引出主题。 - 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蜀”的诗句? (引导学生说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介绍李白及其号“青莲居士”,简要说明他与蜀道的关系。 (二)听读理解(10分钟) 1. 听音圈词:播放短文录音,学生边听边圈出关键词。 - 问题:Jianmen Pass is a/an _____ place. - 关键词:scary, important, beautiful, convenient 2. 图片环游:逐段展示PPT图片,教师带读并解释每段内容。 - 分段讲解剑门关的位置、地形、历史、现状。 3. 自读找答案: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 Where is Jianmen Pass - What has it got - What can we do there - How was it in history (三)语言梳理与复述(10分钟) - 教师板书关键句型: - It is in... - It has got... - We can... - It was... - 学生两人一组,根据图片和关键词尝试复述文章内容。 (四)拓展与表达(10分钟) 1. 古今对比: - 过去:The road to Shu is difficult. - 现在:It is easy and convenient. - 引导学生说出四种现代交通方式:waterways, highways, high-speed trains, planes. 2. 小组活动:我是小导游 - 4人一组,编写并表演“剑门关导游词”。 - 使用句型: - Welcome to... - It’s in... - We can come by... - It’s got... - We can... - We can have a lovely time here.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 - 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导游词。 - 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依据: - 内容完整 - 语言准确 - 表达流畅 - 合作良好 五、作业设计 - 基础作业:朗读并复述课文。 - 拓展作业:向家人介绍剑门关。 - 实践作业:查找更多关于剑门关的资料(图片、历史、诗歌等)。(
课件网) The Road to Shu Class Rules Mouth ready. Eyes ready. Ears ready. Hands ready. Watch & listen carefully. 认真看、仔细听 Raise hands bravely. 举手发言 Read loudly. 大声读 Keep thinking.勤思考 Learning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is class, we will be able to 1. read an article about Jianmen Pass; 能用图片环游、朗读文章等活动中,理解文章大意,梳理语言知识。 2. retell the article; 能利用配图和核心语言复述文章。 3. share with others about Jianmen Pass. 能向他人介绍剑门关。 四川的简称 Poems about Shu 请说出有关“蜀”的诗句 Poems about Shu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Poems about Shu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It’s from the poem(诗) The difficult road to Shu. Wh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