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8801

7《荷叶·母亲》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共21张PPT)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179554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年级,PPT,21张,上册,语文,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荷叶·母亲 冰心 新课导入 古人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针线写母爱;而冰心另辟蹊径,用自然界的景物来比喻母爱。她为何选择“荷叶”和“莲花”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翻开课文,探寻文字背后的温情。” 作者简介 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字词理解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攲斜:倾斜,歪斜。 荫蔽:(树叶)遮蔽。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 1、文章围绕什么景物展开 2、梳理课文的层次脉络。 1、文章围绕什么景物展开 2、梳理课文的层次脉络。 莲花 第一部分(1-3):写得到两缸莲花和由此引起的回忆。 第二部分(4-7):写雨打红莲时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8、9):直接抒情,赞美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1、思考以下问题,完成表格。 文章几次写作者看红莲? 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的形态如何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的 细读课文 四次 第一次 第4段 第二次 第5段 第三次 第6段 第四次 第4段 环 境 红 莲 心 境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 雨势并不减退,荷叶上聚了些水珠 开满 亭亭地立着(白莲已经凋谢) 红莲却不摇动了 被大荷叶覆盖 左右攲斜 有些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 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2.在作者笔下,红莲经历了怎样的境遇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繁密”突出雨势之猛 “攲斜”写出了红莲被雨点拍打后无处躲藏、东倒西歪的情状。 雨打红莲 3.当红莲遭遇“风雨”时,荷叶做了什么 结合相关语句并赏析。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荷叶护莲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倾侧”“覆盖”是主动、坚定、温柔、无私的举动。荷叶用自己的身躯为红莲撑起了一片安宁的天空。这自然而然地让我们联想到母亲,在子女遇到困难时,母亲总是那样义无反顾地为我们遮风挡雨。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勇敢慈怜”赋予了荷叶人的情感,直接点明了其象征意义———母亲”。 “流转无力”衬托出荷叶的强大保护力,风雨在母爱面前也显得无力。 第一次 第4段 第二次 第5段 第三次 第6段 第四次 第4段 环 境 红 莲 心 境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 雨势并不减退,荷叶上聚了些水珠 开满 亭亭地立着(白莲已经凋谢) 红莲却不摇动了 被大荷叶覆盖 左右攲斜 有些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 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 4、作者在文章第2、3段为什么写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插叙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说明我家与莲花有很深的情感,暗示着 "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下文写"我"惦记雨中莲花,以花喻人,从而揭示主题,埋下伏笔。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荷叶”和“红莲”分别象征什么 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母 亲 孩 子 母子关系 借物喻人 母亲呵护儿女 探究主题 2、作者将自己比作红莲,从文中看,她们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 红莲会被风吹雨打, 我也有“心中的雨点”。 暗指人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