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9726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16300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苏省,试题,历史,月月,学期,徐州市
    徐州三中2025~2026学年度高一年级9月学情调研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项共30小题,1~20题每小题2分,20~30题每小题3分,共80分。 1.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遗址中的积石冢群内部设有中心大墓、大墓、中小型墓、附属墓等,其中大墓的随葬玉器数量多、种类多、档次高。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 A.部落联盟出现 B.阶级分化明显 C.早期国家产生 D.建筑工艺高超 【答案】B 【解析】牛河梁遗址积石冢群墓葬有中心大墓、中小型墓等之分,大墓随葬玉器多且档次高,表明当时已出现因财富占有不同而产生的等级差别,反映出阶级分化明显,故选B项;部落联盟出现通常指多个部落联合形成更大政治实体,但材料仅聚焦单一遗址内的墓葬等级,未提供部落间合作或联盟的证据,排除A项;早期国家产生需具备政府、城市、文字等要素,红山文化虽复杂但未发展出国家形态,仍属原始社会末期,排除C项;建筑工艺高超如积石冢建造虽体现技术,但材料核心是随葬品差异而非建筑水平,故不能以此说明工艺成就,排除D项。 2.按照周制,最高统治者称天子,统治天下和臣民,继承王位的,必须是嫡长子……如果嫡妻无子,就只能立庶妻中级别最高的贵妾之子。与此相关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科举制 【答案】A 3.西周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存在大量无主的土地和田野,并无明确的边界,直至春秋战国时期,边界的概念才逐渐形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政治秩序的规范 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分封制度的强化 D.争霸战争的频繁 【答案】B 4.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期间,曾“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是中央的派出机构,由国家派官僚进行管理,与以往分封给卿大夫的采邑不同。该措施旨在(  ) A.强化贵族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 C.巩固分封制度 D.发展地方经济 【答案】B 5.《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 A.“礼”的等级秩序 B.“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C.“仁”的道德规范 D.“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阐述仁的内涵,强调通过自我约束和遵循礼制来实现道德完善,这直接体现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在《论语》中仁是最高道德准则,贯穿其学说体系,故选C项;材料提到“复礼”,但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孔子思想中仁是根本,礼从属于仁,因此不能视为核心,排除A项;孔子虽主张“有教无类”,但本段对话是颜渊问仁,聚焦道德修养而非教育理念,排除B项;材料讨论个人道德规范,而“为政以德”是政治领域的主张,与本段内容无关,排除D项。 6.秦朝皇帝制度规定,皇帝的命令叫“制”或“诏”,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大印叫“玺”,皇帝的服饰、宫殿、宗庙、陵寝等也都有相关规定,只许皇帝专用,禁止他人使用,违者罪在不赦。这反映了(  ) A.帝位世袭继承 B.皇帝极端残暴 C.皇权的神秘性 D.帝位的独尊性 【答案】D 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并自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这些举措旨在(  ) A.巩固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发展经济 D.推行严刑峻法 【答案】A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统一法令、自称始皇帝等一系列举措,构建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统治体系,目的是全方位巩固其统治,故选A项;加强中央集权仅侧重于中央对地方的管控,“自称始皇帝”等不属于此范畴,排除B项;发展经济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朕为始皇帝”等内容直接关系不大,这些举措未直接针对经济发展,排除C项;题中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