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课 戊戌变法 【知识建构】 【基础 主干落实】 背景 ①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单凭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已不足以救国,必须学习西方制度,开展维新变法。 ②《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剧 活动 (1)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严复等主特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刊。 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教育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制造了“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事件,变法失败。 影响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场运动使更多仁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响。 【同步练习】 基础题: 1.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关于维新变法的表格,其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史实是( ) 序幕 发展 高潮 失败 严复等维新派宣传变法 光绪帝宣传变法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A.公车上书 B.建立强学会 C.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D.维新派创办的《国闻报》 2.据记载:“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指出‘瓜分豆剖,渐露机牙’,请求‘及时发愤,革旧图新’。”这反映出戊戌变法的直接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失败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C.甲午战争的失败 D.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加剧 3.戊戌变法期间颁布的法令中,直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训练新式军队 4.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见,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就要从根本上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5.史料记载:“戊戌变法‘试图在不推翻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依赖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这指出了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经济基础 B.没有军事支持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外国势力的干涉 提升题: 6.“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八国联军侵华 C.义和团运动 D.兴办洋务 7.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遭到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国人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却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对手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目的在于( ) A.卑躬屈膝讨好列强 B.效仿日本变法图强 C.自强求富推翻清朝 D.革新文化唤醒民众 8.戊戌变法中“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的措施,直接冲击的是( ) A.封建政治制度 B.传统教育体制 C.官僚选拔制度 D.资本主义发展 9.梁启超曾说“变亦变,不变亦变”,他认为日本因变法而强大,将会因守旧而灭亡。由此可知,戊戌变法的目的是( ) A.建立共和 B.发展经济 C.解放思想 D.变法图强 10.如图反映了晚清时期翻译各类西方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