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0312

部编24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同步导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10-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7次 大小:6752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部编,八国联军,解析,导学案,同步,侵华
  • cover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建构】 【基础 主干落实】 义和团运动 (1)背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 (2)口号: “扶清灭洋”。“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4)影响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国联军侵华概况 (1)时间:1900—1901年 (2)原因: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3)主要战斗: ①西摩尔率兵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 ②义和团廊坊大捷,联军被迫撤回天津; ③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慈禧太后宣战; ④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⑤天津保卫战,聂士成牺牲,天津失陷; 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途中联合联军绞杀义和团。 (4)结果: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大肆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性。1901年,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辛丑条约》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惩办 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举考试5年 赔款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造成了中国社会的空前贫困) 禁止反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 毁炮驻兵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使馆界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界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国中之国) 设外务部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步练习】 基础题: 1.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这一口号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 C.中华民族与列强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2.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中,最能反映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3.研究“八国联军侵华”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小说《义和拳》 B.电影《八国联军》 C.侵华联军统帅瓦德西著《瓦德西拳乱笔记》 D.当时拍摄的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的照片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5.《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的条款,最能说明(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列强实现了对中国的瓜分 D.中国丧失了外交自主权 提升题: 6.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这描述了(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维新思想的传播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建立 7.对下表内容分析最恰当的是( )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A.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和侵害 C.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