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1303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2403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语文,统编,三年级,上册,第二
  • cover
新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发现秋天之美,书写生活日记” 01.单元目标与内容分析: (一)核心素养定位: 语言运用:通过朗读、仿写、观察记录,积累描写秋天的生动语言,学习用关键词句表达感受。 思维能力: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字典等),提升分析与迁移能力。 审美创造:感受秋景的色彩美、声音美,尝试用文字、绘画、声音记录自然之美。 文化自信:体会传统文化中秋天的诗意内涵,培养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态度。 (二)教材内容整合: 1.文本分析: 《古诗三首》:借助注释理解“寒山” “促织”等词,感悟诗人笔下的秋景与情感。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联系上下文理解“明朗” “凌乱”,学习用比喻句描写落叶。 《秋天的雨》: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五彩缤纷”,迁移抓关键句的方法。 《听听,秋的声音》:略读中想象秋声,积累拟声词。 习作·写日记:记录秋日见闻,掌握日记格式。 2.跨学科链接: 美术:绘制“秋叶书签”或“秋景地图”。 科学:观察植物落叶过程,记录自然变化。 音乐:创编秋雨声律节奏。 (三)学情诊断:已有基础:能初步概括段落内容,但对“多义词”理解较模糊。 认知难点:城市学生缺乏对秋收的直观体验,需通过文本与活动建立联结。 兴趣点:对秋叶变色、动物过冬等自然现象充满好奇,易激发表达欲。 02.单元主题与情境设计: (一)大主题提炼:“发现秋天之美,书写生活日记”。 1.通过文本与观察,理解秋景的独特美,学习用多种方法解读难懂词句。 2.迁移“关键句”策略,用日记个性化记录秋日见闻。 (二)真实情境创设: 任务型情境:担任“秋天小记者”,向同学播报校园秋景。 项目化情境:制作《秋日手账》,整合秋叶标本、观察日记、秋声录音。 生活化情境:记录上学路上的秋日变化(如落叶、气温)。 03.单元导图: 04.任务群活动设计: 任务层级 任务内容 活动示例 青铜任务 (基础积累)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梳理秋景词句。 制作“秋词卡”(如“铺、规、则”);为古诗配插图。 黄金任务 (理解应用) 分析关键句、仿写秋景、完成日记。 辩论“秋声美还是秋色美”;仿写“水泥道像彩地毯”。 钻石任务 (迁移创作) 跨学科创作秋日主题作品。 设计“秋叶明信片”配诗文;录制“秋日声音故事”。 【活动设计要点】: 读写融合:仿《秋天的雨》句式,为日记写抒情结尾句。 策略多元:角色扮演(秋景小导游)、思维导图(秋声分类图)、科学观察表(落叶变色记录)。 05.具体教学设计: 第1课时:单元开启课———秋的邀请函 【核心目标】 1.通过多感官体验,感知秋天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建立单元学习期待。 2.初步尝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联系生活、替换近义词)。 3.感知日记的格式与内容特点,明确本单元习作任务。 【重点环节设计】 1.情境导入·秋的初印象。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播放秋景短片(落叶纷飞、稻田丰收、蟋蟀鸣叫),提问引导:“短片中哪些画面让你觉得‘这就是秋天’?试着用一个词形容它。” 聚焦难懂词示例:出示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凌乱”一词,提问:“生活中你见过‘凌乱’的场景吗?能换个词解释它吗?” 学生活动: 自由表达:结合短片描述秋景。 理解迁移:尝试用近义词替换“凌乱”。 2.任务发布·秋天的探秘计划。 教师活动: 发布核心任务:展示《秋日手账》范本(含秋叶标本、日记片段、秋声录音),宣布:“本单元我们将化身‘秋天小记者’,用《秋日手账》记录最美的秋天!” 解构任务框架: 青铜任务:收集秋词、朗读秋诗(指向词语积累)。 黄金任务:破解课文难懂词、写秋景日记(落实语文要素)。 钻石任务:创作秋日主题作品(跨学科融合)。 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