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1332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10-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18619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8课,欧洲,思想,解放运动,课件,27张
  • cover
(课件网) (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做精神领域的革命……就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这一“革命”链条,是如何将“‘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呢? 第四单元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壁画雅典学院 对天堂的向往和对地狱的恐惧构成了基督教赖以统治中世纪的社会心理基础。……原罪意识及其救赎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两大支柱。 ———徐葆耕《西方文学之旅》 教皇为国王加冕 禁欲压制人欲 上帝 教会 信徒 服从 教权统治世俗 人 神 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是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 15世纪的佛罗伦萨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 (一)思想为何能够解放?———文艺复兴的背景 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 2.文化因素: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拥有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汲取了东方文化养料。 3.人才因素:聚集了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4.黑死病流行打击了教会的权威。 (二)思想是如何解放的?———文艺复兴的内容 他(阿克琉斯)既天真又固执,既残暴凶狠又温厚善良,既有年轻人的任性无礼又尊重老人,在一种情境下,他的性格的某一侧面鲜明地凸现出来,在另一种情境下,性格的另一侧面又凸现出来,像一块旋转的蛋白石,既绚丽多彩又浑然一体。 ———徐葆耕《西方文学之旅》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公元前800年左右 古希腊 人性格的复杂 《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于约公元前450年雕刻的青铜雕塑,原作已经丢失,复制品现收藏于罗马国立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 人性格的复杂 人的优美 人的健美 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 前5世纪中叶 476年 1300 1600 1400 欧洲中世纪 (5世纪-15世纪初) 前27年 古希腊文明高峰 罗马帝国建立 西罗马帝国灭亡 古希腊罗马 人文主义起源 ?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 人离开了上帝是无意义的,即使英雄也是如此。 ———徐葆耕《西方文学之旅》 把希望寄托于人是可诅咒的,严格说来,任何人都不会达到享用其自身的程度;因为他的责任不是为自身而自爱,而是为他应当享用的上帝而自爱。 ———圣 奥古斯丁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 有神性 无人性 神性束缚人性 中世纪雕塑《安东尼·奥索》 中世纪作品《圣母子》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 绮思梦达的故事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 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 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追求爱情幸福, 反对封建等级观念,肯定人的价值,主张人人自由平等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 如果文艺复兴止于薄伽丘,文艺复兴也将在纵欲主义中夭亡……莎士比亚作为接力赛的最后一棒,他跑到了文艺复兴预期的终点。 ———徐葆耕《西方文学之旅》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 以人为本,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1)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