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1670

退位减法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学期(西师大版)

日期:2025-11-1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2231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退位,数学,师大,学期,一年级,减法
  • cover
第2课时 12,13,14 减几 教科书第 3 页例 2,第 4 页课堂活动。 1. 借助 11 减几的计算方法计算 12,13,14 减几,利用分解式图理清破十法计算思路,形成清晰表象,在拨数计算活动中更深入地理解退位,归纳退位减法的一般方法。 2. 通过操作、对比、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算理、算法的迁移运用过程,渗透归纳、比较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模型意识、运算能力。 3. 在合作探究中,感受数学知识间的逻辑关联,获得成就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分解式图中表达 12 减几的过程,在拨数计算中理解退位。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 12,13,14 减几的算法。 多媒体课件、导学单、计数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自主计算。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算 11 减几,现在大家来试试吧。 出示练习题。 11-4= 11-7= 11-2= 教师:你算好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 11-4 的? 学生:想 7+4= 11,所以 11-4=7;想 10-4+1=7,所以 11-4=7;想 11-1-3=7,所以11-4=7。 教师:11-7,11-2 呢?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 揭示课题,引出新课。 教师:今天咱们就用这些方法继续来探究十几减几的计算。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1. 出示情境图。 2. 看图获取信息。 教师:仔细看图,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生:树上原来有 12 只猴,下来了 4 只。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问树上还有多少只猴? 3. 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教师:怎样列式?你能说说为什么用减法吗? 反馈:原来有 12 只,下来了 4 只,也就是从 12 里面去掉 4,所以用 12-4。 4. 算法迁移:12-4=? 教师:现在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反馈: (1)想加算减:想 8+4= 12,算 12-4=8。 (2)破十法:10-4=6,6+2=8。 (3)连续减:12-2= 10,10-2=8。 5. 理解退位。 (1)用分解式图表达计算思路,体会退位。 教师:想想 10-4=6,6+2=8 这种算法,是怎样从 12 里拿走 4 的? 课件展示: -4 学生:先打开 1 捆,再从里面拿出 4 根,把剩下的 6 根和另外的 2 根合起来,一共剩 8 根。 课件展示: -4 -4+ 教师:这里的“12 ”表示什么?(1 个十和 2 个一) 教师:打开 1 捆,1 个十就成了什么?(10 个一) 教师:10 个一就是算式中的“10”。 教师:将这种计算思路在分解式图中表达出来。 教师:你还能算出哪些 12 减几的算式呢? 怎么算的? 反馈:我会算 12-5,想 10-5+2=7…… 教师展示这些 12 减几的算式,提问:计算时都把它们转化成了怎样的算式?学生:转化成 10-几+2 的算式来计算。 (2)拨珠计算,体会退位。 教师:如果把这些算式搬到计数器上,又该怎么算呢? 我们以 12-4 为例来拨一拨。 教师:先拨 12,个位不够减 4,想一想摆小棒的时候是怎么办的? 学生:打开 1 捆,从 10 根小棒中拿出 4 根。 教师:“1 捆 ”相当于计数器上哪一位的几颗算珠? 学生:十位上的 1 颗算珠。 教师:想象十位上的这 1 颗算珠,可以转化为什么? 学生:转化为个位上的 10 颗算珠。 教师:用这 10 颗算珠减去 4 颗算珠,然后呢? 学生:剩下 6 颗算珠和原来的 2 颗合起来。再次回顾拨珠过程。 教师: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么做? 引导学生体会:从十位退 1 作 10,把 1 个十换成 10 个一再减。 (3)揭示“退位”。 教师:这两节课我们学习的减法算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个位不够减,我们怎么做的呢? 学生:从十位退 1 作 10 再减。 教师: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 1 作 10 再减的过程,我们把它叫退位 。这样的减法叫退位减法。 教师:回顾我们在拨珠计算、分小棒、分解式图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退位? 6. 归纳退位减法的一般方法。 教师:计算退位减法时,我们常用哪些方法呢? 反馈:常用想加算减、破十法。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