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汀一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 高三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良渚文化早期,聚落产生了明显的等级分化,但是遗址群不存在统一规划,表现出分散的 多中心模式。到中期,先民在遗址群中心位置开始营造一批大型礼仪空间,显示了居中而建的 规划理念。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央集权的政治理念 B.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 C.公共权力的显著强化 D.阶级分化的日益显现 2.青铜器在西周时期用于贵族间维系血缘关系。东周时期,常有贵族为异性制作青铜器。这一 变化反映出东周时期() A.青铜技术的进步B.统治范围的扩大C.天子权威的削弱D.礼乐制度的崩溃 3战国时期的官僚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军功之士,二是文士,三是宗室贵族。在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功之士所占比重较大,而在关东六国,则是文士和宗室贵族所占比重较 大。这三类人在各国官僚队伍中所占比重的差异缘于 A.变法运动在列国风靡 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士人阶层的强势崛起 D.世族世官制度的消亡 4.汉代准南王刘长驱逐朝廷委派的王国丞相等官员,请求自行任命,得到文帝准许。有人议论: 依汉律,王国丞相等职位空缺,应由朝延任命,皇帝此举实际有违朝廷律法。这测材料可以论 证( A.汉承秦制弊端初显 B.郡国并行制的危机 C.以法为教受到冲击 D.七国之乱的必然性 5.北魂孝文帝设二职(胡汉分治)负责信息的传递收集。迁都后,取消二职,设中书、门下机 构“代替其原有职能”。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加强皇权专制的需要 B.权力制衡的意图C.鲜卑主体意识的增强D.大一统的 政治观念 6.下表表1为与隋炀帝相关的四则材料及其解读。其中解读合理的是( 表1 选项 材料 解读 〔唐)李渊:(炀帝)巡幸无度,穷兵极武,喜 否定运河沟通南北 A 怒不恒,亲离众叛。御河导洛,肆舳舻而达江 的作用 (唐)罗隐:当时天子是闲游,今日行人特地愁 感叹扬州因运河荒 柳色纵饶妆故国,水声何忍到扬州 废而紫华不再 (宋)张洎:炀帝开吠以奉巡游,虽数堙废,而 说明隋朝灭亡的历 通流不绝,终为国家之用者,其天意乎 史必然性 第1页共4页 (宋)范仲淹:昔炀帝盘游准句,违远关中,唐 强调隋唐政权更迭 D 祖据之,隋室遂倾 的地理因素 7.808年,唐宪宗告谕天下限制商贾蓄钱。后仍“见钱渐少,皆缘所在壅塞”,他又颁布敕令, 强调蓄钱过量者须限时“市别物收贮”,违者“重科处分”。830年,唐文宗重申了这些政策。 上述政策旨在( A. 打击民间私铸钱币的行为 B.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助推两税法的进一步实行 D. 削弱藩镇的经济实力 8.下图是出土于泉州的一件唐代瓷器,其造型优美,釉色莹润。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A.制瓷业的高超技艺 B.海外贸易的繁荣 C.手工业的分工精细 D.商业经济的活跃 9.未代法律规定,对发生在民间的田宅、婚姻、债务之类的纠纷,每年十月一日后至次年正月 三十日前把诉状递交官府,三月三十日前官府必须审理裁定完毕,其余时间官府不能受理。这 一规定() A.根源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反映出以农为本的立法理念 C.有利于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 D.折射出司法效率低下的现实 10宋代,理学家张载、程颐、朱熹等纷纷提出重建宗族制度的主张;文臣范仲淹建“义庄” 积极强化宗族势力,欧阳修、司马光、苏辙等也在宗族制度上下过功夫。这是因为未代() A.儒学地位动摇B,贫富无定势C.政治因循保守D.崇文而抑武 11.元杂刷宣扬忠君爱国、老养父母、兄良弟梯、神鬼天命、善恶果报、公正守信、舍生取义的 思想。元杂剧中的众女子执着自信,争取自立和婚姻自主。由此可知,元代() A.政府重视社会教化 B.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C.文化环境多元共生 D.三教思想相互渗透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