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7讲 人民解放战争 “中外历史纲要”课标中的内容要求 “选择性必修”的内容 1.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2.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国民党的“宪政”与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探索尝试 经典试题改编 基础 满分练 课前 自检自测·回归教材 任务一 全面内战的爆发与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2022北京卷,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企盼 。[命题点 ] 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2.(2022广东卷,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命题点 ] 武装自卫 命题情境创设 3.1946年6月,美国国会决定延长对中国的租借法案期限。根据租借法案,美国移让给国民党政府的物资总值达七亿八千一百万美元。7月,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将总数不超过二百七十一艘的舰艇及船坞器材等“赠送”给国民政府。以上举措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对华政策 [命题点 ] 扶蒋反共,干涉中国内政。 高考真题回归 4.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得到了民主人士和当时舆论的一致赞扬,说明他们都赞同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建立新的联合政府,即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故选C项;国共力量出现逆转是在三大战役后,排除A项;民主人士赞同的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勇气,并不代表他们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排除B项;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民族矛盾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排除D项。 主干知识 备查备检 1.历史背景[ ]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对华的基本国策是扶蒋反共。这一政策反映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旨在稳定资本主义的“冷战”政策 (1)两种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2)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3)政协会议召开:1946年1月,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2.全面内战的爆发 3.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措施 影响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造成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 导致国统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通过《中华民国宪法》 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 国民党打出“行宪”的招牌。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以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链接·选择性必修1) 经典试题改编 任务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2024吉林卷,9)1947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这反映出 取得了显著成效。[命题点 ] 2.1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