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4241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件(共65张PPT)-2025-2026学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0-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91074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纲要,历史,中外,必修,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标: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 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3.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强大理论武器。 5.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6.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形成过程的系统认识。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南方谈话、十四大 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改革开放的进程 2025-2026学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历史时空观 中国古代史 远古~1840年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中国现代史 1949~至今 起源奠基时期:先秦(远古—前221年) 形成发展时期:秦汉(前221—220年) 曲折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繁荣 时期:隋唐(581年~907年) 继续发展时期:宋元(960~1368年) 辉煌迟滞时期:明清(1368~1840年) 晚清 时期:1840—1912 北洋军阀时期:1912—1928年 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年 改革开放前期:1949—1978年 改革开放后期:1978— 春战时期(公元前5C-公元前4C):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明清时期(17C-18C):从古代向近代、封建转入双半社会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社会性质: 2.历史时期: 3.主要矛盾: 4.革命任务: 5.时代主题: 6.历史线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爆发———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外国资本主义 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 人民大众 反侵略(反帝)反封建 追求民族独立、实现中国近代化 政治民主化 法制化 经济工业化 市场化 思想理性化 科学化 生活城市化 文明化 侵略史; 抗争史; 探索史; 近代化史。 侵略史———1840-1949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 近代化史———发展资本主义,以谋求国家富强 抗争史、探索史———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7.政权更迭: 晚清政府(1840-1912)→南京临时政府(1912)→北洋政府(1912-1928)→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中国现代史脉络(1949-至今) 1.按社会性质划分: 1)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2)社会主义社会 (1956--至今) 2.按历史发展划分: 1)1949-1956:过渡时期:三年恢复时期(1949-1952) 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 2)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 3)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 4)1976-1978:徘徊前进时期 5)1978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生产资料私有变公有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停滞不前 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 阶段特征(1978———至今) 总体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社会 生活 1978年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村与城市的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中国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逐步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实现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开放布局;中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