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4259

第28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件 (共41张PPT)-2025-2026学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0-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114022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统编,复习
  • cover
(课件网) 第28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一轮复习 考点定位: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历程及影响。 3.“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2025-2026学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外交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①实行改革开放,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国有企业改革,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发挥市场的 调节作用。 ②1992年起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③加入世贸组织,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形成,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提倡“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取得重大成就; ③“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港澳先后回归,两岸关系回暖。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②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深化 苏联模式→中国特色 局部(农村、城市) 整体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①政治上: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左”倾错误依然在国内占有主要地位。 ②经济上: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及文革后国民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③思想上: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思想,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了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④国际环境: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开始明朗化。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实质 1.背景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一、改革开放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 意义 政治 经济 思想 组织 放弃“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 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强调民主法制,拨乱反正;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转折一:阶级斗争→经济建设 转折二:“左”倾→实事求是 转折三:民主法制遭践踏→拨乱反正 ①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邓小平在会上发表讲话 3.内容和意义 2.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一、改革开放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27年汉口 1949年 河北 西柏坡 1935年遵义 1978年 北京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秋收时节发动起义。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是由大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