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4275

第28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件(共94张PPT)-2025-2026学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近代史)

日期:2025-10-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1213684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考,纲要,历史,中外,必修,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8讲 2025-2026学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937年 淞沪会战 在上海南站的废墟上 2024年 中国海军开放日 在052D驱逐舰导弹发射单元旁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梳理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国民党 正面战场 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 局部抗战 全民族抗战 战略反攻 战略相持 战略防御 1945.9.2 日本签订投降书 抗战胜利 1937.7 七七事变 1938.10 广州、武汉失守 1944年 全面反攻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共产党 敌后战场 成为抗战主战场 材料2:经济大萧条将日本置于经济危机的漩涡中…日本此时考虑的是创造属于自己的经济自足区。 ———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 思考:据材料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偶然还是必然? 材料1: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 材料4:九一八事变前一天,美国国务卿与日本驻美大使出渊胜次达成一项秘密谅解: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日本则保证其在中国东北的行动应限于锦州以北。 ———齐世荣《中国抗日战争与国际关系》 材料3: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蒋介石南昌讲话(1931.8.22) 蓄谋已久,既定国策 西方列强采取绥靖政策 国共内战提供有利战机 日本侵华的必然与偶然 根源: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为转嫁危机,对外扩张 1.分析:战争之因 1931.9.18 沈阳 九一八事变 1933进犯长城沿线 1937.7.7 卢沟桥事变 1932.1.28 上海 一二八事变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2.1.28 一·二八事变 1932.3 建立伪满洲国 1935 华北事变 1937.7.7 卢沟桥事变 1933 向长城沿线进犯 1937.12.13 南京大屠杀 1940.3 建立汪伪政府 1941-1942 731部队迁往哈尔滨 1938 华北“治安强化运动” 1932. 3 吉林长春 伪满洲国 ◎伪满时期的溥仪 1940.3 南京 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 ◎汪精卫宣誓“效忠” 1937.12.13 南京大屠杀 时间的延续 空间的扩展 侵华程度的的加剧 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标志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回顾:日本侵华历程———从局部到全面 文化:奴化教育,瓦解国人抗日意志 街道上的宣传标语: 日支亲善,东洋平和 要求沦陷区中国人学习日语 长达5年半的重庆大轰炸 尸骨堆积的南京 被细菌弹杀死的中国青年 反人性暴行 烧光 杀光 抢光 日军劫掠沦陷区物资 经济:“以战养战” 战争罪行之歪曲 我总是坚信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时所谓“亚洲家庭”兄弟间的争吵。对日本来说通过武力来营救日本侨民,保护我们受到威胁的权利和利益是不可避免的经历。这就像是兄长在长时间忍耐后痛打其年轻而又桀骜不驯的弟弟一样,这一行动是使中国恢复理智,不是出于仇恨而是出于爱。 ———《书证第3498号 松井石根宣誓证词》(1946年) 南京大屠杀首犯 松井石根 基本逻辑:推崇战争和侵略;推卸战争责任。 战争罪行之歪曲 “由于政府的外交方针无法解决日本人在满洲受到的不法行为的伤害,国民日益不满,有很多人支持关东军的行动,陆军收到了巨额援助金。”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 “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波及俘虏和居民,出现了众多死伤者。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日本新版中学历史教科书部分内容 你对“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有何看法? 1.照片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掩盖南京大屠杀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