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4480

周测2 人口与民族 (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日期:2025-10-2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3167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周测,人口,民族,解析,2025-2026,学年
  • cover
周测2 人口与民族 主题情境1解读“人口普查”入口普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有助于了解我国人口基本国情,并调整、完善人口政策。请一起解读。 任务一:图观人口大国、 (教材活动改编)自1953 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七次人口普查。读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图,完成1~2题。 1.第一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期间,我国( ) A.人口基数始终较小 B.人口数量先增后减 C.人口增速先慢后快 D.城镇人口比重递增 2.我国人口占比由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的时间在 ( ) A. 1953年至 1964 年之间 B.1982年至 1990年之间 C. 2000年至2010年之间 D.2010年至 2020年之间 任务二:了解人口分布。 (教材思与学改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分布特征与历次统计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胡焕庸线”仍是一条我国人口分布的稳定界线。读我国近五次人口普查“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统计表,完成3~5题。 年份 占总人口比重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1982 93.99 6.01 1990 93.88 6.12 2000 93.67 6.33 2010 93.52 6.48 2020 93.50 6.50 3.“胡焕庸线”是指 ( ) A.秦岭—淮河线 B.长城沿线 C.黑河—腾冲一线 D.漠河—腾冲一线 4.近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均显示,我国人口 ( ) A.西部多,东部少 B.北部多,南部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东南多,西北少 5.影响“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教育水平因素 B.自然及经济因素 C.语言人种因素 D.历史文化因素 任务三:解秘人口策略人 (黑白卷改编)人口普查是制定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从“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孩子”,我国人口政策处在不断调整、变化之中。读我国近五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6~8题。 6. 2010—2020 年期间,我国0—14 岁人口比重有所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 A.教育水平提高 B.医疗水平提升 C.生育政策调整 D.养老负担减轻 7.基于现阶段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可采取的措施是 ( ) ①适当鼓励生育 ②鼓励延迟退休 ③大量接纳移民 ④完善养老体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我国人口政策根据人口结构变化多次调整,其主要目的是 ( )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B.杜绝人口负增长现象 C.调整人口性别差异 D.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 主题情境2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出海”记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多彩多姿、底蕴深厚、韵味悠长的历史文化,共同擘画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腾,是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让我们通过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民族文化。 任务一:多彩非遗, 截至 2024 年 12 月,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其中包含15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占全国总数的比例超过1/3。读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完成9~11题。 9.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分布在 ( ) ①西北 ②西南 ③东北 ④东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下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与项目对应正确的是 ( ) A.藏族———《玛纳斯》 B.维吾尔族—伊玛堪 C.壮族—农乐舞 D.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 11.《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多民族融合的见证,体现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 A.各民族分布相对集中 B.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C.全国范围内均匀分布 D.少数民族聚居区没有汉族 任务二:走向世界人 海南黎锦亮相巴黎、侗族大歌合唱团远赴多国参演,融合咏春拳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的舞剧叫座全球,越来越多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出海”更“出彩”。据此,完成12~13题。 12.除黎锦外,黎族主要分布地的传统文化可能包括 ( ) 13.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出海”会 ( ) ①减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特色 ②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活力 ③挖掘更多非物质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