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196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陕西蓝田县发现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距今约163万年。蓝田人遗址属于我国( ) A. 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 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 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 三千六百多年信史范畴 2.考古学家发现我国早期人类都是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过着群居生活,比如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恶劣 B. 生产力水平低下 C. 远古时期猛兽多 D. 早期人类不会种植粮食作物 3. 20世纪50年代,陕西西安东部一个寂寂无闻的村庄名发现了一处我国仰韶文化典型代表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考古学者复原了该聚落的房屋(所示如图)。该聚落的居民是( ) A. 北京人 B. 半坡人 C. 蓝田人 D. 河姆渡人 4.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约4500-4000年)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内有宏伟的宫殿建筑、世界最早的观象台、随葬品多寡不等的墓葬、象征地位身份的礼器、独立的仓储区和手工业区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中华文明开放包容 B.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C. 青铜文明高度繁荣 D. 国家形态开始形成 5.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准。(见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 A. 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 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C. 弱化等级,扩大地方权力 D. 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6.春秋时期,郑庄公任周平王卿士,两人互不信任,交换儿子作为人质,史称“周郑交质”。这说明( ) A. 分封制稳定了政局 B. 诸侯国间征伐兴起 C. 天子权威得到维护 D. 周王室统治力大减 7.据统计,春秋时期有100多个诸侯国,到了战国时期,文献有记载的诸侯国只有十几个,大量的少数民族政权也与中原华夏各国合并到一起。这一现象表明( ) A. “尊王攘夷”巩固了周天子权威 B. 战国时期相对和平安定 C. 争霸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D.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繁荣 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商鞅……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材料中“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起到的作用是( ) A.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B. 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C.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 健全了国家法律制度 9.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求,而可供享用物质资料不足,因此需要制定礼仪,明确人们贫、富、贵、贱的分别,使社会有秩序发展。这表明荀子( ) A. 推崇仁政 B. 主张无为而治 C. 主张礼治 D. 追求精神自由 10.如图为出土于陕西临潼的文物利簋,这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其腹内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 牧誓》及《逸周书 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 A. 文物与文献都不可相信 B. 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C. 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D. 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 11.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12.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 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秦始皇 D. 晋文公 13.下面为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①应为( ) A. 战国时期社会转型 B.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C.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D.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14.西汉以前,新疆地区不知道开凿水井,后来学会了凿井技术,并出现了独特的既可用于灌溉又可解决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