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6.从小爱科学(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分析 “从小爱科学”是第二单元“爱科学 学科学”的最后一课。本课共有两个话题,分别是“科学家的童年”和“从小爱科学”。 “科学家的童年”通过讲述科学家们在童年时期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的故事,激励学生以这些科学家为榜样,从小要心怀强烈的好奇心,对知识抱有浓厚的渴望,并养成做事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教材在“活动园”板块中,设计了班级举办“科学家的童年”故事会这一活动,呈现了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与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时期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探究这两位科学家的“童年特点”,发现他们身上共有的优秀品质。而正是这些优秀品质,让他们从同龄人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杰出的科学家。通过这样的方式,点燃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让他们内心深处萌生出爱科学、学科学的强烈愿望,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科学的坚定信心,激励他们大胆迈出探索的步伐,勇于尝试各类科学实践活动。教材利用“阅读角”《仓鼠是怎么储存食物的?》展开学习,通过探讨“这位同学身上具有哪些科学家的特点和品质”这一问题,让学生关注同龄人的探索行为,进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科学知识。这一设计旨在使学生明白,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多问为什么,以及主动查阅资料等行为特质是科学家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热爱。 “做个小小科学家”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精神,从小爱科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成为未来的科学家而努力。教材在“活动园”板块,通过呈现两位同学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不同途径,例如,要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活动,不断提升科学素养。“阅读角”中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严谨检查的重要性。最后一个板块旨在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这些做法背后的科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所学的科学知识并非仅存于书本与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尝试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即便每一次小小的发现,都可能在未来为祖国的科技腾飞添砖加瓦,甚至为人类的科技事业铺就全新的道路,让学生们在生活点滴中展现智慧,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小科学家”,切实感受科学的魅力与实用价值。 教学活动准备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阅读科学家的故事,知晓科学家童年便具有“持之以恒”“拥有好奇心”等品质,激发向科学家学习的热情。 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在“做中学”的实践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科学家所具有的品质,激发向科学家学习的热情。 2.难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充满着科学知识,在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共2课时) 第1课时 科学家的童年 导入新课 教师:“科学小达人”训练营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走进科学家的童年世界。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科学家的童年故事,下面就让我们开始“科学家的童年”故事分享会吧。 活动一 “科学家的童年”故事分享会 学习活动 1.教师:老师先来给大家分享两位科学家的童年故事。( 出示教材第36~37页活动图内容)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少年时期的李四光和小伙伴们玩耍时发现了一块与周围石头差别很大的巨石,就好奇地问道:“为什么它会出现在这儿呢?”小伙伴们都觉得他提的问题很奇怪。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他从没放弃。在学习了地质学知识后,李四光做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推断出这块巨石是由远古时期冰川运动带到这里的。 法布尔从小就是一个“昆虫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