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1.我们都是热心人(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交流和分享活动,发现生活中人们互相关爱的行为,感受公共生活因爱心而更美好。 2.通过了解雷锋等优秀人物的爱心故事,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3.通过讨论,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献出自己的爱心,成为公共生活中的积极分子,培养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 4.通过辨析、换位思考等,反思自己在关心和帮助他人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学会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热心人,感受生活中来自他人的关爱。 2.难点:将帮助他人的正确方法和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乐于助人、传递关爱的意识,在生活中做一个热心人。 教学活动设计(共2课时) 第2课时 善于帮助别人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关爱就像春日的暖阳,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当我们向他人伸出援手时,不仅照亮了别人的世界,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与成就感。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份关爱更智慧、更贴心地传递出去呢?同学们,“爱心之星”正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让我们用行动,让“爱心之星”在成长的天空中闪耀出最动人的光彩! 活动一 助人有方法 情境创设 1.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一个热心人,就一定能收获快乐吗?明明最近遇到了一些烦心事,你能帮帮他吗? 2.出示图片。 未正确帮助他人图片 设计意图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人们互相关爱的美好,本节课提出“在生活中做一个热心人,就一定能收获快乐吗”这样的反问,旨在引导学生反思现实生活,激发探究兴趣。 学习活动 1.提问: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明很有爱心、喜欢帮助别人,可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接受明明的帮助呢?如果你是图片中需要帮助的人,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2.学生回答。 预设1:明明对别人说话时用语不文明,没有尊重别人,会使需要帮助的人心里不舒服。 预设2:明明说别人走路真费劲儿,是在嘲笑别人,需要帮助的人心里会很难过,因为没有得到尊重与理解。 预设3:明明话语中透着嘲讽,如果我是需要被帮助的那名同学,我会和图片中的同学一样,不愿意接受明明的帮助。 3.小结:看来,想要帮助他人只有爱心是不够的。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只有做到了善于帮助他人,才能真正给身边的人带去帮助。 4.追问:在帮助他人时,我们该怎么做才合适呢? 5.学生交流。 预设1:我们说话要有礼貌,要尊重别人,用真诚的态度去帮助别人。 预设2: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能嘲笑别人,因为大家都是平等的。 预设3:应该像帮助自己的好朋友那样,以诚相待,语言要亲切、热情。 6.小结:就像大家说的一样,关心、帮助他人时,我们要以尊重他人为前提,应该秉持平等、友善、热忱的态度,这样才能让人乐于接受,恭喜大家获得了智慧助人的第一个小锦囊。 7.教师:请和你的同桌把图片中的情景用你们认为正确的做法再表演一下,看一看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8.采访表演者和观看者。 预设1:我帮助了一个不认识的小伙伴,当他对我说“谢谢”的时候,我特别开心。 预设2:我获得了他的帮助,感受到了他的真诚和友善,心里暖暖的。 预设3:看到有困难的同学得到了帮助,不但帮助他的人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我觉得自己受到了他们的感染,也想去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同学。 9.小结:同学们,关心和帮助他人其实还有许多好方法,掌握这些好方法,你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就能更顺利,可以收获双倍喜悦。 设计意图 让学生现场表演助人情景,与图片中不当的助人方式形成明显对比,引导学生体验什么是平等、尊重他人的助人方式。 课堂评价 1.能够对不恰当的关爱行为进行辨析和换位思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