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导向同步素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1.我们都是热心人(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分析 “我们都是热心人”是本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第二个学习主题,在前一个学习主题的基础之上,逐步推进,有机衔接,主要引导学生发现公共生活中人们相互关爱的行为,感受关爱、传递美好和温暖,愿意在生活中奉献爱心,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一个热心人,并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善于帮助他人,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 本课共有两个话题,分别是“身边的热心人”和“善于帮助别人”。 “身边的热心人”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关爱他人,或者被他人关爱的经历,这些关爱不局限于校园,也包括校外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了善良和爱意。通过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觉传承雷锋精神。另外,教材通过呈现志愿活动的故事鼓励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他人,奉献自己的爱心。 “善于帮助别人”呈现了两个学生虽然有爱心,却不善于助人的情境,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关爱他人是需要讲究方法的,以此引导学生探索正确关爱他人的方法。教材引入真实社会报道,通过剖析鲜活的案例,将助人行为的核心逻辑聚焦于“需求洞察”。这一编排意在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唯有精准把握他人实际需求,关爱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避免陷入盲目助人的误区。随后呈现的“特殊的岗位”故事,则展现助人过程中尊重隐私、顺应意愿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助人应以人为本”的观念,从而真正学会帮助他人。 教学活动准备 学习目标设计 1.通过交流和分享活动,发现生活中人们互相关爱的行为,感受公共生活因爱心而更美好。 2.通过了解雷锋等优秀人物的爱心故事,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3.通过讨论,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献出自己的爱心,成为公共生活中的积极分子,培养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 4.通过辨析、换位思考等,反思自己在关心和帮助他人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学会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热心人,感受生活中来自他人的关爱。 2.难点:将帮助他人的正确方法和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乐于助人、传递关爱的意识,在生活中做一个热心人。 教学活动设计(共2课时) 第1课时 身边的热心人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凭借出色表现成功点亮了“文明之星”!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大家言行的肯定,更标志着我们已经迈出了成为文明小公民的坚实一步。如今,当我们置身于图书馆、公园、社区等公共场所,会发现这里不仅需要用秩序守护环境,用双手呵护设施,更需要我们用温暖的心传递善意。无论是帮扶跌倒的老人,还是为迷路的小朋友指引方向,每一次互帮互助的行动,都是“爱心之星”闪耀的光芒之源。让我们带着这份责任感共同努力,将下一颗闪耀的“爱心之星”收入囊中!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已有荣誉的基础上,继续在公共场所中践行文明行为,培养爱心和责任感,共同点亮“爱心之星”。 我们先来看看如何获得这颗宝贵的“爱心之星”! “爱心之星”评选标准 评价维度 (加油) (良好) (优秀) 爱心之星 在生活中愿意帮助他人。 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志愿活动。 愿意在生活中主动献出自己的爱心,并善于帮助他人。 活动一 发现身边的爱 情境创设 教师:生活中处处有爱心,它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出示教材第68页图片) 人们互相关爱的图片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爱,让学生感知爱心并不遥远,爱心就是日常生活中同学、邻里、亲人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初步认识和体会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传递关爱的行为和带来的美好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