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9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课标中的内容要求 “选择性必修”的内容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经典试题改编 基础 满分练 课前 自检自测·回归教材 任务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前进 1.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取得了显著成就。[命题点 ] 2.(2022江苏卷,11)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当地提高 的迫切愿望。[命题点 ] 国民经济调整 粮食产量 命题情境创设 3.下面为1960年与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全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命题点 ] 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4.下面为“新中国不同时期新增建交国家数量示意图”。其中1971—1980年出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 [命题点 ] 新中国不同时期新增建交国家数量 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美、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 高考真题回归 5.(2023江苏卷,10)1956—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译著中,以社会主义国家的著作为主,但资本主义国家的著作数量增长很快。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专家的人数和比重从1961年起逐渐增加,至1966年,日本和法国的专家人数居在华外国专家前两位。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三线建设缺乏专业人才 B.科技交流摆脱冷战影响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随着中苏关系走向恶化,中国缓和与日本、欧洲的关系以引进技术专家、翻译西方著作,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故选C项;三线建设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备战、备荒、为人民”为指导,我国在西南、西北进行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等基本建设,与材料时空不符,排除A项;“摆脱”说法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排除D项。 6.(2024甘肃卷,9)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夺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自1961年起,中国队连续在三届世乒赛中战绩辉煌,宣告世界乒坛“中国时代”的到来;70年代初,“乒乓外交”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综上可知,这一时期我国乒乓球运动( ) A.掀起全球乒乓球热潮 B.实现了体育强国梦想 C.兼具媒介和政治属性 D.已成为民族文化象征 C 解析:容国团夺冠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怀,反映出体育运动与国家荣誉关联,故选C项;材料未提及全球乒乓球发展状况,排除A项;“体育强国”的内涵包含单一项目成就,排除B项;成为“民族文化象征”在材料中缺乏直接证据,排除D项。 主干知识 备查备检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前进 1.《论十大关系》(链接·选择性必修1) (1)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2)内容: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方面关系;强调对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和错误,要引以为戒。 2.中共八大(1956年) (1)主要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