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5585

【精品教案】2024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1.1.1 1~5的认识

日期:2025-10-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2488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精品,教案,2024,人教,数学,一年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1.1 1~5的认识 单元说明: 本单元内容聚焦于数概念的基础层面,主要由“5以内各数的认识”以及“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两大部分构成。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起始点,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在此阶段,学生将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为后续更深入的数学学习筑牢根基。 教学建议 1. 写数字教学重点与习惯培养 教学重点定位:将写数字确立为教学重点内容。写数字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技能,更是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和良好习惯的重要契机。 书写习惯培养策略:在教学写数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科书中的书写范例。详细讲解写数字的起点、笔顺以及终点的标志等关键要点。例如,在教写数字“1”时,向学生明确起点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中间偏上位置,从上往下垂直书写,终点在左半格下方中间;教写数字“2”时,说明先写上半部分的横折,从左半格上方中间起笔向右下方写横,再折向左下方,然后写下半部分的横,从横折的折点处起笔向右写横,终点在右半格下方中间。通过这样的细致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良好书写习惯。 2. 分与合教学要点 分与合的重要地位:分与合在数概念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同时也是计算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理解,更为后续的加减法运算等知识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学误区规避与有效方法:在教学分与合时,要避免学生仅仅停留在会背、会唱读的表面层次。应借助直观操作的方式,如使用小棒、卡片等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分与合的操作。例如,在学习5的分与合时,给学生5根小棒,让他们将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多少种分法。通过这种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实质,建立清晰的表象,从而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 3. 加减法含义教学策略 直观教学手段运用:在加减法含义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情境图、直观图等教学资源。例如,展示一幅有3个苹果和2个苹果的实物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3 + 2 = 5;再展示一幅有5个气球,飞走了2个的情境图,让学生思考还剩下多少个气球,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5 - 2 = 3。通过这些直观的图示,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强化理解训练方法: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开展“看图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的活动,让学生观察直观图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式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如对于算式4 + 1 = 5,学生可能会说“图中有4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小鸟,现在一共有5只小鸟”。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算式的意义”,如让学生用画图、摆积木等方式来表示算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课题名称】第1课时 1~5的认识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2页--1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读、写这5个数。 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感知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增加1得到的,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5各数的基数含义。 教学难点:1~5各数的写法,初步培养数感。 【课前准备】 1.教师:教具:小棒、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卡片。 教学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构建场景,导入新课内容 展示教材第12至13页的情境图片于课件上。 教师引导:“瞧,这个院子真是热闹非凡!请大家细致观察,从这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