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5693

河南省郑州市枫杨外国语、朗悦慧外国语等五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3816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外国语,河南省,答案,试题,历史,次月
  • cover
2025-2026学年上期七年级历史随堂练习与课后作业题 时长:60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 25分) 1.古地磁法是通过测量岩石或矿物中的剩余磁性来推断岩石的形成年代。考古学家运用这一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某古人类遗址的地层进行了年代测定,结果显示该古人类大约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属旧石器时期的早期人类。据此判断,“该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1985年,美国考古学家宾福德等人质疑北京人用火遗迹,认为该遗迹可能是野火或者是腐殖质长期高温氧化的结果,和人类行为无关。反驳该质疑可使用的证据是北京人遗迹中存在() A.大量朴树籽和植物孢粉 B.砍砸器和不同动物化石 C.有长期烧烤痕迹的火塘 D.用兽角鹿骨制作的工具 3.在河南,可看到六十万年前猿人打制的石器(陕县)、五十万年前猿人的牙齿化石和打制的石器(南召县)、二万年前人类居住的洞穴(安阳小南海)可知探索河南古代文明有助于() A.追寻祖先渊源 B.弘扬传统美德 C.追思先贤事迹 D.感悟民俗文化 4.中国原始文化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从群居到聚族、从狩猎到饲养,推动这个演变过程的根本原因是() A.人工取火的发明 B.饲养水平的提高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生产工具的改进 5.下列图片内容共同体现了() 石镰 稻谷 A.使用打制石器 B.使用磨制石器 C.原始农业发展 D.铁器时代到来 6.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下图所示文物。从文物特征可知,河姆渡居民() 文物特征:一组同心圆,一圈火焰纹,构成了一轮炽烈蓬勃的太阳;两侧长着钩喙的鸟昂首望天,仿佛在引吭啼鸣。边缘衬托着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的羽状纹,飞扬的羽毛似浴火而舞。 能制作精美的石器 B.学会制造彩陶的技术 C.步入奴隶社会时期 D.具有原始的审美观念 7.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粟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8.大汶口文化晚期,同一墓地的墓葬有大、中、小型之分,随葬品也极不均衡。有的墓穴仅能容尸,空无一物;而大型墓中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出现贫富分化 B.重视墓葬文化 C.进入氏族社会 D.社会生活奢侈 9.某学校七年级的同学正在进行项目式学习,将收集的资料整合成如下表,该资料可佐证( ) 文物图片 文物介绍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觜 所在省份 陕西省 江西省 浙江省 山东省 A.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B.原始农业高度发达 C.中华文明多元发展 D.原始人类集体群居 10.新石器时代的浙江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现了大型的水利工程和大量炭化的稻谷,山西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大型墓葬中有大量随葬的玉琮、玉钺、陶盘等器物,而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 A.反映早期人类的进化与发展 B.体现玉器的加工水平领先世界 C.印证长江黄河流域共同发展 D.说明当时已进入早期文明社会 11.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该战役是()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牧野之战 12.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具有的最主要特点是() A.多元一体 B…军事扩张 C.分散杂居 D.来源单一 13.“尧见舜之贤也,而欲以为后”。这反映了当时推举部落首领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科举制 14.通过如下人物事迹我们可以了解到() 第14题图:大禹治水画像石拓片(局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