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历史概念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 这个时期的西欧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 欧洲地区:分西欧和东欧。 材料1 “当原住在中国北方的北匈奴被东汉王朝击败而举族西迁引起欧、亚民族的连锁型大移动时,日耳曼诸部落(也有斯拉夫人、匈奴人等)大规模南下的‘民族大迁移’浪潮也就涌动起来。”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2 “……在长期发展中,日耳曼人逐渐形成了若干分支,如法兰克人、撒克逊人、哥特人、阿勒曼人、苏维汇人、汪达尔人和伦巴德人等。”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1、背景: 日耳曼人南迁 一、西欧封建社会 ①日耳曼民族大迁移; 材料3 罗马帝国在2世纪尚能抵御周边部落和邻国入侵。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日渐衰败,日耳曼人逐渐深入。5世纪后期日耳曼人最终消灭了西罗马帝国,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日耳曼人,他们在罗马帝国时期与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也是现今欧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 ②西罗马帝国灭亡 政治: 经济: 文化: 2、基本特征: 一、西欧封建社会 庄园和农奴制度; 封君封臣制度; 基督教会 【探究思考】1、阅读教材归纳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都有哪些? 3、表现: ㈠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⑴原因: ⑵内容: 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材料1: 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 匪横行。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 人。这些武装扈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 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探究思考】2、根据材料,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帝王 大封建主 小封建主 农民 ①国王: ②各级封建主: ③封臣: 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 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 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名义上最高统治者 ①以土地为纽带; ②层层分封,严格等级制; ⑷特点: ⑸影响: ㈠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示意图 【探究思考】3、结合材料和图示分析中古西欧封君与封臣间关系有何特点? 独立行使权力 分裂割据 封君 封臣 政治契约 军队+效忠 土地+保护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③契约意识,双向权利义务 ④地方领主相对独立,中央控制力有限 一、西欧封建社会 帝王 大封建主 小封建主 农民 材料1: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2: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 层级间相对独立,不可越级管理 靠契约维系 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 积极: 消极: 为王权加强、建立中央集权提供可能性; 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导致西欧王权软弱。 【探究思考】4、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