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7047

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1050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黑龙江省,第一,答案,试卷,历史,次月
  • cover
肇东四中高一学年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 1.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在北方有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在南方有长江下游的(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大汶口文化 D.良渚文化 2.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能为以上认识提供的考古学证据是( ) A.仰韶文化 半坡遗址 B.红山文化 牛河梁遗址 C.龙山文化 陶寺遗址 D.良渚文化 良渚古城遗址 3.考古发现,北京人遗址从上至下13层文化堆积中,共有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可见,当时北京人已经( ) A.学会用火 B.制造工具 C.栽培作物 D.养蚕缫丝 4.关于原始社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幸福社会 B.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时最长的社会阶段 C.原始人类过着氏族社会的生活 D.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面对自然无能为力 5.我国历史上国家的初步形态出现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早期 C.春秋时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6.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来看,我国的文化遗存的主要特点是( ) A.分布均衡 B.集中在长江流域 C.多元一体 D.有海洋文明特质 7.对于商周更迭,传统史书多言商纣荒暴,文王、武王仁德,影响民心向背;亦有“昔周饥,克殷而年丰”,周人为生存资源而战的记述。这可用于说明,相关史家的记载( ) A.源于各自历史想象 B.只为统治阶层服务 C.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D.完全无真实性可言 8.“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田里不鬻”。下列关于该土地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土地可自由买卖转让 B.其生产工具为铁犁牛耕 C.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 D.属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9.商周时期,青铜器常被用作祭祀的器皿。青铜器上的纹饰,如饕餮纹、龙纹、凤纹等,通过夸张、抽象等手法,表现出威严、神秘和狰狞的形象。据此可知时人( ) A.崇拜神灵的力量 B.倡导礼制之义 C.弘扬王权的威严 D.注重天人合一 10.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地区(今天河南兰考地区),并立盟约规定:诸侯要和好,不要乱筑堤坝壅塞水流,不要阻碍粮食流通,不要废黜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不要让妇人参与政事,不要擅杀大臣等。这一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万邦并立、王位禅让 B.天下归嫡、贵贱有序 C.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D.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11.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有( ) ①各诸侯纷争不断 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③华夏族发展壮大 ④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实际上反映了( ) A.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的斗争 B.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斗争 C.原始社会走向瓦解 D.奴隶和平民与奴隶主的斗争 13.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新旧更替与社会转型 B.国家分裂与民族融合 C.政权更替与阶级对立 D.争霸称雄与国家统一 14.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同源共祖的意识开始形成,炎黄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始祖,并被周边民族认可。这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民族矛盾已经消亡 D.血缘是维系国家的纽带 15.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华夏认同观念出现于( ) A.三皇五帝 B.西周初年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16.《战国策》记载晋国和秦国农业繁荣。考古工作者在属于这一地区的河南辉县魏墓、河北武安赵城遗址,山西侯马及陕西蓝田等地都发现有呈“V”型的犁桦。这可以印证( ) A.铁犁牛耕技术普及推广 B.晋秦两国最早出现牛耕 C.犁耕技术推动社会发展 D.牛耕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17.下列哪条不属于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 A.授田百姓,什伍连坐 B.奖励耕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