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7449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10-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82270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9课,辛亥革命,课件,2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一九一二 “临时”的中国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目录 CONCENTS 壹 “临时”建制 贰 “临时”立法 叁 “临时”易帜 肆 “临时”留响 【课程标准】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知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 壹 1 “临时”建制 — —新旧交替的支点 壹 “临时”建制:新旧交替的支点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 ———预约变法”的“上谕” 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奠定北洋军阀基本班底 张之洞 南洋“自强军” 后调部分到湖北成湖北新军 1911.9 湖北革命组织 文学社与共进会谋划起义 归纳:阅读教材,根据关键词完成“武昌起义”的时间轴。 1911.10.9 孙武等在汉口租借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计划泄露 1911.10.10 士兵首义 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首先起义,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三镇胜利 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武汉三镇胜利 1911.10.11 成立湖北军政府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1911.11 各省响应,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思考1:这场“临时”的起义是偶然爆发的吗?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称为“辛亥革命” 汉口 汉阳 武昌 洋务运动中心之一 (张之洞汉阳铁厂) 较早辟为通商口岸(《天津条约》) 湖北新军镇守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以湖北新军为活动基地) 探究:阅读教材,分析“武昌起义”爆发的必然性(原因)。 “铁路国有”“干路均归国有,定为政策”。 ———皇族内阁1911年5月9日颁发谕旨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②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同盟会)他们因华南各省起义屡遭失败,就根据宋教仁的建议,决定积蓄力量,准备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并把武昌作为发难的地点。 ———陈旭麓《中国近代八十年》 ③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④现实条件: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 武昌兵力空虚 思考2:武昌起义后多少省份独立?主要分布在哪里? 14个;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成立 十余省区独立 占领武汉三镇 占领湖广总督衙门 123天 80天 41天 2天 8h 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911年12月21日,孙中山归国途经香港时在船中的留影 1911年12月21日孙中山途经香港时在船上与欢迎者留影。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 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上海各界在火车站欢送孙中山南京赴任 1912年1月1日下午,孙中山抵达南京,长江江面军舰鸣礼炮21响。当晚,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中华民国建立的相关信息。 时间 地点 组织机构 纪年 国旗 五色旗(“五族共和”) 政体 资产阶级共和制 1912年1月1日 南京 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 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阳历 公式:公元?年=1911+民国n年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贰 1 “临时”立法 — —理想现实的边界 贰 “临时”立法:理想现实的边界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探究:阅读《约法》部分条文,指出其体现的民主观念或原则,试说出该法的性质。 中华名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国务员(行政权)、法院(司法权),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国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