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7938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河南省郑州市八中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247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2026,学年,学期,河南省,郑州市,八中
  • cover
河南省郑州市八中2025-2026上学期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期中测试题 (含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考古学者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掘出距今约9000-7500年的骨笛,其能吹奏出七声音阶,被誉为“中华第一笛”。该发现直接证明了这一时期( ) A. 中原地区已有较高的音乐水平 B. 农业生产技术已十分发达 C. 长江流域文明起源早于北方 D. 早期国家形态已初步形成 2. 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西坡村的遗址中,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的人工开采铜矿石,距今约6000-5300年。这与《史记》中“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的记载相呼应,说明( ) A. 考古发现可完全印证神话传说 B. 文献记载与考古实物能相互印证 C. 史书记载比考古发现更具可信度 D. 远古传说均有确切的考古依据 3.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发现了青铜礼器和兵器。这些遗存表明当时( ) A. 原始农耕生活已普及 B. 早期国家特征已显现 C. 青铜文明达到鼎盛 D. 分封制度开始推行 4.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商”“殷”“王”等字样,这有助于研究( ) A. 夏朝的历史风貌 B. 商朝的政治状况 C. 西周的制度创新 D. 春秋的争霸战争 5. 西周时期,周天子将包括河南在内的中原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宗亲、功臣。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 奖励功臣 B. 巩固统治 C. 发展经济 D. 传播文化 6. 春秋时期,位于河南的郑国、卫国等诸侯国纷纷依附于晋、楚等大国,周天子的命令在河南地区也难以推行。这反映了当时( ) A. 河南地区经济落后 B. 分封制逐步瓦解 C. 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D. 各国变法成效显著 7.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其中“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的措施,直接打击了( ) A. 新兴地主阶级 B.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C. 广大农民阶级 D. 手工业者 8. 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了大量铁器,其中铁农具占比超过60%。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 A. 铁农具已在中原地区广泛使用 B. 青铜农具完全被铁器取代 C. 冶铁技术起源于河南地区 D. 农业生产技术世界领先 9.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它由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该工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 ) A. 民主思想 B. 法治意识 C. 工匠精神 D. 宗教观念 10.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其核心思想是( ) A. “无为而治” B. “仁” C. “兼爱”“非攻” D. 以法治国 11.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这一思想强调了( ) A. 君主的权威至高无上 B. 人民的重要性 C. 分封制的合理性 D. 战争的必要性 12.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下列言论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C.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3. 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社会急剧变化 B. 孔子兴办私学 C. 诸侯争霸频繁 D. 生产力水平低下 14.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下列甲骨文中,属于会意字的是( ) A. 日 B. 月 C. 明 D. 河 15. 《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部分收录了各地的民歌。这些民歌反映了( ) A. 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