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8263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11-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13922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
  • cover
(课件网) 情境导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世说新语〉两则》之——— 刘义庆 执教: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 刘兵舰 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 1.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评价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4.学习古人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美德 。 1、注意读准字音,并注意正确的停顿。 2、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感情。(读出友人愤怒和元方义正辞严的语气) 要求: 读一读 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shě fǒu 再读课文,疏通语句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句意,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 合作学习,看谁翻译的最准确、最流畅。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 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约定 中午时分 才 年龄 尊称,您的父亲 通“否” 等待 嬉戏 当时 尊称,“您” 放弃 离开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 门不顾。 语气词,“啊” 丢下,舍弃 离开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信用 拉 回头看 陈太丘跟朋友约好一同出行,约好正午碰面,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儿子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口玩耍。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已经走了。”那人便大骂道:“真不是人!与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翻 译: 三读课文 合作探究 要求: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1.请说说这则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友人日中不至乃去; 元方据理驳斥友人; 友人惭而致歉。 内容探究: 2.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1)无信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无礼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人物探究: 暴躁——— 粗鲁——— 无信——— 无礼——— 知错能改——— “友人惭,下车引之” “友人便怒” “非人哉!” “期日中,过中不至” “对子骂父” 2.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明白事理(懂礼识仪),性格直率,聪明伶俐 (据理反驳 )。 对话展示人物性格 主旨探究: 3.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主旨)? (1)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仪。 (2)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