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69769

江苏省海门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17371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苏省,历史,答案,扫描,试卷,考试
    202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号写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 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 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 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发现中,我国最早的养蚕织丝遗存见于良渚文化,如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出土了绢片 丝带等丝织品。汉代《准南子》把黄帝之妻西陵氏嫘祖尊为植桑养蚕、缫丝织帛的发明者 据此可知,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文献记载必须通过考古发掘才能被采信 B.汉代文献反映出当时纺织业的繁荣状况 C.良渚遗存成为嫘祖发明养蚕织丝的见证 D.探究历史要注重史料与考古发现的结合 2.南越是秦朝末年至西汉前期存在的地方政 权。公元前113年,南越王上书愿意归附汉 回仅 ~长沙烟 朝,汉武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允许其使用汉 朝制度,地位与朝廷直属的诸侯王相当。然 西汉及脚越边界 西双· 场执蛋 而第二年南越发生了叛乱,汉武帝派兵平 西议·遗军 定。图1反映了汉对南越之战。对图文信息 理解正确的是 西议·产 A.西域纳入大一统王朝版图 B.推恩令削弱了谐侯王势力 函热王可 C.汉朝加强了对两广地区的治理 公兄二世纪·前一一二年秋甲至前一一一年冬举西汉改灭王国 D.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得到保障 图 3.西晋建立后,太学生一度达到了七千余人。晋武帝不止一次亲临太学行礼。同时,西晋还 立了面向五品以上官贵子弟的国子学,与太学并立而号称“二学”。这表明 A.门阀士族垄断学校教育 B.官学和私学并立局面形成 C.国家统一推动文化传承 D.基层社会教育依赖于学校 4.宋仁宗为应对与西夏的战争,任命右宰相吕夷简兼管枢密院,同时晋升枢密使晏殊为宰相 此后,即便宋夏之间的战事逐渐平息,宋仁宗仍令枢密院:今后所有军国要务,须与中书解 共同商议决策,然后执行。这反映出宋代 A.崇文抑武方针得以适度地调整 B.宰相事权增加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中枢机构权力分割削弱了君权 D.边疆危机缓解提高了枢密院地位 高三历史 第1页共6页 5. 和坤担任军机大臣时,朝臣的奏折不再由皇帝亲自拆阅,实行“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 处:的做法。嘉庆帝亲政后,规定各部院大臣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同时今 成亲王永猩不再担任军机大臣。这表明嘉庆皇帝旨在 A.抑压军机处的权势 B.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剥夺皇室贵族特权 D.提高部院衙门行政效率 【6.1859年,洪仁玕提出开设现代银行、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这些建议是太 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由此可知,材料中“这些建议”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没有反映当时的时代要求 C.反映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 D.在当时的形势下未能实现 7.1929年秋,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入闽,在当地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写下了“红旗跃过汀江,直 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诗篇。由此可知,当时 A.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立 B.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C.土地改革得到群众拥护 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逐步形成 8.1941年发表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对晋冀鲁豫边区目前建设的主张》中提出:“为了调节劳资 双方利益,增加生产,应适当减少工作时间,改善工人生活。在劳资合同有效期间,劳资双 方均应遵守,不得随意破坏。职工会应保障劳动纪律。”这些主张的提出 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B.强化了减租减息政策实施的效果 C.旨在打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D.利于发动群众积极支援百团大战 9.1950年1】月,爱国公约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