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一中高二年级2025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C C A C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C D D C 1.C【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夏、商只是让方国部落臣服纳贡、接受军事调遣,但不纳入版图,方国之间政治独立。而西周确立宗法分封制,将地方纳入统治体系,改变了以往的格局,这表明西周在地方治理上有了新的模式和进步,相对来说更加成熟,C项正确;中国古代建立了统一集权体制是在秦朝,并非周朝,排除A项;题干重点强调的是周人对地方治理模式的改变,即打破方国之间政治独立格局,而非华夏文明区域的拓展情况,排除B项;“开始”表述不准确,在夏、商时期对方国部落也有一定的管控措施,西周并非是开始强化边疆地区管控,排除D项。故选C项。 2.B【详解】依据材料“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可以看出两者都在强调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项正确;郡县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不是人的主观意志,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郡县制的意义和作用,排除CD项。故选B项。 3.B【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可知,亚里士多德指出最高治权属于公民团体,希罗多德则描述雅典公民将参与公共事务视为自然权利,均强调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的决策,突出公民直接治理城邦的特点,体现直接民主,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等级秩序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军事扩张,不能得出军事扩张与城邦制度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涉及财产等级划分,属于梭伦改革内容,且材料未提及财产限制,排除D项。故选B项。 4.C【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中国)。根据材料“革命之破坏不能了彻,建设不能进行,皆因程序紊乱所致。”他批评辛亥革命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导致‘反革命势力凭藉《临时约法》肆其恶’。”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提出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理论,强调必须经历前两个阶段才能实现真正的宪政。但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实现民主共和,反而陷入军阀割据和政治动荡。孙中山认为,直接进入宪政阶段忽视了国家统一和民众自治能力的培养,导致旧势力复辟(如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政治腐败蔓延。故其认为民国初年共和建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准备不足缺乏渐进式的民主过渡,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革命党人斗争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未涉及该方面存在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但并未完全照搬西方模式,例如,责任内阁制的设立体现了中国对传统政治制度的改造,而非直接采用西方议会制,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列强的干涉和地方军阀割据,这并非孙中山认为的民国初年共和建设失败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5.C【详解】根据题干设问句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在土地改革期间,各县组织人民法庭审判恶霸分子和破坏土地改革法令的罪犯,通过依法惩治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农村地区的社会秩序得到维护,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增强,C项正确;1950年中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经济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政治上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等方面,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确实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但是与材料涉及的惩办恶霸分子无关,排除D项。故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