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0076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29705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北省,10月,答案,试卷,历史,联考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5年秋季高三年级10月联考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A C A C D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C B A D 1.【答案】 D 【解析】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几乎全部出自瓮棺,而此前该地并没有瓮棺葬的做法, 而瓮棺葬是北方的习俗,在河南等地有出现,这体现出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习俗存在交流互动,故D符合题意。题干主要说的是玉器来源和葬式的交流,没有涉及长江流域是早期国家中心的内容,排除A;“南北地区贸易往来频繁”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所以B错误;题干没有关于生产活动以祭祀为中心的相关表述,C不正确。 2.【答案】 B 【解析】西周时周王凭借政治权威以官名、私名称呼臣下,体现对臣下的有效管控与王权的强势,春秋时期周王因权势衰微而需借助宗法、姻亲关系来拉近与诸侯的联系,故常用“伯父”、“伯舅”来称异姓诸侯国,所以B项符合题意。称名方式的变化跟君主个人才能品和德无关,属于无关选项,排除A;称名方式的变化是礼制秩序因王权衰微发生的变动,并非是对原有礼制的“传承与发展”,排除C项;春秋时期的称名确实体现了宗法亲疏,但题干的本质是周王因王权衰微而需依靠宗法关系来维系与诸侯的联系,排除D项。 3.【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二十六年是公元前221年,那么秦始皇三十四年则是公元前213年,再根据材料“(4)秦始皇‘三十四年……及苍梧为郡九岁乃往岁田’”可知,此时苍梧郡至少存在了9年,这样算来苍梧郡设置不晚于公元前222年,故A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根据材料中裴骃的《史记集解》提到了“三十六郡者,三川……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 及“2002年在湖南里耶出土大量秦简,多为官署档案,其中频繁出现‘洞庭郡’‘苍梧郡’等郡名”可知,黔中、长沙、苍梧和洞庭四郡是否存在都要进一步论证和研究,故排除B、D项;根据材料“秦始皇‘廿七年二月丙子朔庚寅,洞庭守礼(郡守)谓县啬夫……’”可知,洞庭郡设置应该不晚于220年,故C项错误。 4.【答案】 C 【解析】河西地区战略位置重要,西汉政府大规模移民河西并进行开发活动、设置郡县,有助于西汉政府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与控制,故C正确。张掖、敦煌等位于西北,和西南地区无关,A错误;促进了丝路贸易的繁荣可能是移民的客观影响,而题干要求回答目的,排除B项;移民敦煌主要是为了开发边疆、加强控制,并非为了缓解内地人口增长矛盾,D错误。 5.【答案】A 【解析】在南北朝至隋初,豪强世族常隐匿大量依附人口,逃避赋税徭役。“输籍定样”通过官方统一核查户口、定税,将这些被隐匿的人口重新纳入国家户籍管理,削弱了豪强对人口的控制,增加了国家税收,故A项正确。该政策主要针对农业户口和赋税,与工商业发展无直接关联,B项不符合题意;“输籍定样”政策是有关户籍和税收制度,与吏治清明无关,C项错误;“输籍定样”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清查隐匿户口,实际效果也是隐匿现象减少,D项错误。 6.【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代后期门阀政治已逐渐衰落,宋代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庶族地主崛起,门阀政治基本瓦解,①说法正确;唐宋时期政治制度虽有变化(如宋代中央集权加强等),但依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与发展,并非“根本性重构”,②说法错误; 唐朝后期江南少数地区(如扬州)商业已突破时空限制,宋代城市中市坊界限进一步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的严格限制,这是唐宋社会经济变化的典型表现,③说法正确; 唐宋之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化、科技进步等,并非主要由君主强力推行推动,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