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0569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文华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检测9月科学试题( 第1章)

日期:2025-10-2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32360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期,1章,试题,科学,9月,检测
    浙江省杭州市文华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检测9月科学试题( 第1章) 1.(2025八上·杭州月考)人们从“色、香、味”三方面来评价食物的质量。辨别“色、香、味”分别用到(  ) A.视觉、嗅觉、触觉 B.视觉、味觉、触觉 C.触觉、嗅觉、味觉 D.视觉、嗅觉、味觉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鼻与嗅觉;舌与味觉 【解析】【分析】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解答】”色”———主要通过 视觉 来辨别,观察食物的颜色和外观。“香”———主要通过 嗅觉 来辨别,闻食物的气味。“味”———主要通过 味觉 来辨别,品尝食物的味道。 故答案为: D。 2.(2025八上·杭州月考)二胡是一种具有民乐气质的弓弦类乐器。下列关于二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D.二胡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答案】C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A.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即改变音调,故A错误; 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则琴弦振幅越大,那么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二胡发出的声音不一定是乐音,例如在晚上大家休息时响起,会影响大家休息,因此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解答】A.响度与振幅大小有关; B.音调高低与频率大小有关; C.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D.根据噪声的定义判断。 3.(2025八上·杭州月考)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能发出频率为30Hz的声音 B.人发出所有的声音,海豚不能全都听到 C.海豚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人的大 D.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只要响度足够大,海豚就能听到 【答案】B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及其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分析】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解答】A、图中显示人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是85Hz~1100Hz,30Hz低于此范围,因此人不能发出30Hz的声音,故A错误; B、人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是85Hz~1100Hz,而海豚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150Hz~000Hz。因此,人发出的85Hz~150Hz之间的声音海豚听不到,故B正确; B、海豚发出声音的频率比人的高,但响度不一定比人大,故C错误; D、地震产生的次声波的频率小于海豚能听到的最低频率,所以响度大海豚也听不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2025八上·杭州月考)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震耳欲聋;②悦耳动听;③隔墙有耳; ④低声细语;⑤掩耳盗铃。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性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①④ D.③⑤ 【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辨别 【解析】【分析】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解答】 震耳欲聋:描述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强弱)。 悦耳动听:描述声音的音色(声音的品质)。 隔墙有耳:描述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 低声细语:描述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强弱)。 掩耳盗铃:描述声音的传播(主观上忽略声音的传播)。 故答案为:C。 5.(2025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是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的展品“传声筒”,当一人在话筒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C.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 【解析】【解答】 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