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三历史)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道咸以来,变乱迭起,国渐贫弱。学者好言经世以图富强,厌弃考证以为无用······夫晚清学术界之风气,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以筹边防。这反映了 A.天朝上国观念转变 B.变局中的经世思潮 C.国人全球视野的拓展 D.中体西用实践的深化 2.19世纪60年代,兵事、枪炮、轮船制造及边备、海防诸事务均被视为“洋务”。然至80~90年代,朝中普遍认为“近数十年内,吾国家怀柔远人与富国强兵之计,均目之曰“洋务',其称名已不正”。这一认识的改变反映出 A.“中体西用”思想拓展 B.传统经济结构瓦解 C.近代国家意识萌发 D.“外须和戎”理念成熟 3.据统计,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自强为宗旨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有300多个。这表明 A.地方势力日益壮大 B.救亡热情的高涨 C.变法条件已经成熟 D.革命力量的发展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下列历史解释合理的是 史料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中国向英国赔偿鸦片烟 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鸦片战争中英国损失共计二千一百万银元 B 《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 C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D 《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 加反帝运动 列强逼签《辛丑条约》的目的是报复义和团运动 A.A B.B C.C D.D 5.1905年,同盟会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北伐战争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这些主义、口号的变迁体现了 A.民主革命目标的一致性 B.国共合作才是革命方向 C.主权维护主要在于反帝 D.民族主义内涵逐步深化 6.武昌起义后,汉口绅商看到国民军专以保商卫民为主义,极力欢迎,经商务总会,其后所招新军一镇,情愿供给薪饷。同时海外华侨对于助饷一事也极为踊跃。军政府令汉口商会得发纸币50万,以资转运,商人捐助军费者百元二百元不等。这些做法 A.削弱了清政府的财源和兵源 B.为革命形势发展提供了助力 C.调动了人民大众革命积极性 D.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7.1928年,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中说:“一年来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低落。工农至民权派的资产阶级,一概没有言论集会权利,加入共产党是最大犯罪。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后,才慢慢地起来。”这反映出当时 A.帝国主义疯狂进攻 B.北洋军阀破坏革命 C.左倾思想危害严重 D.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8.1934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布《小学课程教则大纲》规定:“小学教育的目的,要培养目前革命斗争的新后代······课程要与社会劳动及革命战争的实际密切联系。例如:算术课要学计算公粮、土地面积;常识课要了解反“围剿'战争的意义和红军胜利消息。”这表明政府意在 A.培养青少年对苏维埃政权的政治认同 B.推动教育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 C.为革命战争提供后备力量与战时支持 D.提升苏区民众基础科学文化水平 9.下面图文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出自江西省永新县北田村贺页朵(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之手。红军主力长征后,贺页朵因伤留在永新坚持斗争,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将入党誓词藏在屋檐下,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取出来。这份珍贵文物 ①展现了国民革命的历史场景 ②是共产党员坚定信仰的历史见证 ③反映了当时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