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培优】第十三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山间云海的形成 B. 树枝上雾淞的形成 C. 初春冰雪消融 D. 流水冻成冰凌 2.如图所示,下列测量水温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露珠晶莹 C. 秋天,白雾弥漫 D. 冬天,霜满枝头 4.“估计”是生活中对一些事物有大概认识的一种方法,下列有关温度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对人体适宜的气温是35℃左右 B.适宜入口的热水温度约为40℃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5℃ D.令人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70℃ 5.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线医务人员经常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导致护目镜上起雾,影响观察(如图)。下列关于这一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护目镜上的“雾”在护目镜的外侧 B.护目镜上的“雾”可能是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的 C.护目镜上“雾”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护目镜上“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汽化的是( ) A.大雾消散 B.滴水成冰 C.霜打枝头 D.冰雪消融 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 B.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C.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8.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若没有甩就直接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6.9℃和38.7℃,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 A.36.9℃和38.7℃ B.36.9℃和37.5℃ C.37.5℃和37.5℃ D.37.5℃和38.7℃ 9.小明用纸做的“锅”装上适量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酒精灯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结果水烧开了而“锅”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是190℃,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关于“锅”不会烧毁的主要原因是( ) A.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 B.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 C.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 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沸腾后要不断吸热且温度不变,所以纸盒不会烧毁 10.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图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往b管中吹气,a管中的水面上升 B.下水管中“存水弯” C.向烧瓶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又沸腾了 D. 拦河大坝 二、填空题 11.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常温下通过 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装到钢瓶里面的。 12.如图所示, (1)图a中,物体A长度为 ; (2)如图b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13.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 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 ,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 14.电灯正常工作时的温度高达2000℃左右,用久了灯泡玻璃上会变黑,这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 形成钨蒸气,钨蒸气又在冷的灯泡壁上 形成固态钨,长期使用后,灯泡壁就变黑了。(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寒冷的冬天,环卫工人会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盐,撒盐后 选填“增大”或“降低”了雪的熔点,便于除雪;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浸没其中,试管中的冰将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16.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条件下先将空气净化,去除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并加压,使空气液化成液态空气,然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