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2755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复习讲义

日期:2025-10-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972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第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华民国,建立
  • cover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复习讲义 课标要求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学习要点: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革命志士的奋斗 学习提示: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感受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 第9课 辛亥革命 学习要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学习提示: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知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学习要点:帝制复辟、护国战争、军阀割据 学习提示: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单元结构 任务分解 1.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感受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 2.通过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知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 3.依据图片和相关史料,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4.依据图片和相关史料,了解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在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革命团体不断涌现。1905年, 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国同盟会,负责领导各地的革命活动。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但是革命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他上台后,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一起梳理这段历史。 单元复习导入,让学生总整体上回顾本单元的整体框架,形成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的整体认知,培养学生的大单元意识。 任务一 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感受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 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 呈现孙中山图片和人物扫描,设问:孙中山思想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并分析改变的原因 教师总结:改变:从医人到医国;走向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 原因:上书的失败;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呈现时间轴带领学生完成: 2.革命思想传播 教师呈现相关图片,设问:这些著作主要宣传怎样的主张? 教师总结: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教师呈现相关史料并设问: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教师总结: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3.革命志士的奋斗 教师呈现地图和表格,介绍革命志士的奋斗 教师呈现图片和相关史料并设问: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教师总结: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理解个人抉择与时代背景的关联,感受其革命精神。 通过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归纳历史人物的品质与贡献,强化史料实证能力。 通过地图、表格呈现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史实,结合起义意义分析,让学生直观认识革命过程的艰难,体会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强化历史情感认同。 任务二 通过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知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 1.武昌起义 教师呈现相关地图并设问 设问:这些宣布独立省份分布有什么特点?并分析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