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19 新课标人教版 第一章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第1课时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角度,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地认识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归纳、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家却是澳大利亚(图2.1)!其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 材料 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目 录 一 二 一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古代,如下图所示:古文明发祥地多在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 优越的自然条件: 都位于北温带,地处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热充足,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 过干的沙漠地区、过湿的雨林地区、高寒地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少,发展缓慢。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结论:一般情况下,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发展也较好 ① ② ③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1)有些区域自然条件很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并不高。 例如南亚的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朝圣节(火车节)的盛况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2)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然能够发展得很好。 例如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东京夜景 日本是自然条件较差的国家,但其具有优越的海运条件,加上其采取开放的政策,该国可从其他区域输入资源,利用自身先进的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输出产品,使该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 【知识拓展】 2.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3.区域发展需改造自然条件 目的:为了生存和发展 要求: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 都江堰水利工程 2.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3.区域发展需改造自然条件 美国黑风暴 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美国大平原地区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黑风暴”,主要原因是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 案例: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图2.4)。 李冰父子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当时的人们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形状酷似瓶口的山口,故取名“宝瓶口”。 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人们用竹、木、卵石等材料,在岷江的江心筑分水堰,形如鱼嘴。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流入内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