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高三年级阶段监测联合考试 生物学参考答案 1.B2.B3.D4.D5.A6.B7.C8.C9.D10.C11.A12.A13.ABD 14.ABC15.C16.AC 1.B 【解题分析】 A错误。内表皮细胞虽无色,但仍含中央大液泡,只是缺乏色素,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只是 观察效果不如外表皮明显。 B.正确。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是还原糖鉴定的 经典方法。 C.错误。解离后必须用清水漂洗,否则残留盐酸会与碱性染料结合,影响染色效果,且易导 致细胞碎片过多。 D.错误。二苯胺试剂需沸水浴加热5mi后才能与DNA反应显蓝色,常温下不显色。 2.B 【解题分析】 A错误。元素种类均为C、H、O、N、P,但DNA中P比例远高于ATP。 B正确。遗传信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碱基)序列决定,表述准确。 C错误。RNA聚合酶识别的是DNA上的启动子,而非RNA的起始密码子。 D错误。彻底水解为游离氨基酸,无肽键,不能发生双缩脲反应。 3.D 【解题分析】 A.错误。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HC),不是碳酸。CA催化CO2与H2O生成碳酸,但碳酸 随后解离为H+和HCO3ˉ,H被泵出形成胃酸。 B.错误。抑制CA会减少H+生成,间接影响H+-K+泵的工作,K循环受阻,因此K+外流 也会受影响。 C.错误。由图可知,K出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且载体是通道蛋白,物质经过通道蛋 白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D.正确。由图可知,同时转运H+与K的载体要消耗ATP,推测其具备ATP水解酶的 作用。 4.D 【解题分析】 A错误。NADH转变为NAD的过程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与ATP的合成相关,而非 水解;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8页)】 B错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NADH的生成; C错误。CO2供应增加时,暗反应中C3的还原速率上升,导致NADPH消耗增加,而光反应 短时间内产生NADPH不变,故短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NADPH会减少: D正确。NADPH在暗反应中作为还原剂,并将储存的能量用于C3的还原,因此既可作为还 原剂也可提供能量。 5.A A正确。三种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需经过转录和翻译阶段。 B错误。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本质与量不变,可多次循环使用,并不会“立即降解”。 C错误。Tag DNA聚合酶耐高温。酶在温度过高、过酸或过碱条件下会失活,所以C错。 D错误。三者均为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原核生物中无核孔,三种酶不需要通过核孔。 6.B 【解题分析】 A错误。Rb需“双等位基因”失活才表现癌变,属于典型的隐性突变(功能丧失型)。 B正确。Rb基因作为抑癌基因,其突变会导致细胞增殖失控,细胞周期缩短。 C错误。癌变可源于原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而非“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 逻辑颠倒。 D错误。若父母均为携带者(杂合子),子代患病概率为1/4(13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与性别无关,女儿发病率应为1/4,D错误。 7.C 【解题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容器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个容器内的豆子分别代 表雌、雄配子,用豆子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 机结合。其中红色豆子代表某显性病的致病基因B,白色豆子代表正常基因b,甲、乙两个容 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即表示雌雄配子均为B=20%、b=80%。 A错误。由分析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 机结合; B错误。重复100次实验后,Bb的组合约为20%×80%×2=32%; C正确。若甲容器模拟的是男性群体,则该群体中b=80%,B=20%,则患病个体比例为 20%×20%+20%×80%×2=36%,与题意相符; D错误。该实验是理想模型,随着实验的进行,B基因的频率恒为20%。 8.C 【解题分析】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抵抗病原体感染(如病毒、细菌)。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 变或异常细胞(如肿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