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4296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0-2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847827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哲学,必修,统编,政治,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同学们,你们觉得 “饿” 和 “饱” 是什么关系? 饿的时候想赶紧吃饱,可真吃撑了又会觉得不舒服,甚至盼着 “消化消化” 再饿一点。 “饿” 和 “饱” 明明是对立的状态,却总在互相依赖、互相转化,少了哪一个,吃饭这件事都不完整。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目 录 CONTENTS 一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 矛盾问题的精髓 二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壹 PART 01 议学情境 爱因斯坦对光的看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爱因斯坦创立的光量子学说一发表,就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朋友问他:“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听后,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 波 微粒 对立 光 统一 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议学情境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丑)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恶)矣。”“有无相生(生成),难易相成(成就),长短相形(比较),高下相倾(依存),音声相和(和谐),前后相随(伴随)。”“天下之至(最)柔,驰骋天下(自由穿行)之至坚。”“知其雄(刚强),守(安守)其雌(柔弱)。”“知其白(洁白),守其黑(暗黑)。”“知其荣,守其辱。”“兵强(逞强)则灭,木强(坚硬)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孙武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治理一旦过头,就会滋生混乱;勇敢如果太过,遇到强大的对手,就会怯弱)”“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善恶、有无、难易、长短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荣辱、强弱、祸福、治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相对的):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绝对的):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斗争性 同一性 同一性 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议学情境 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 假如没有假钞,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相互区别: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相互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4)意义: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哲学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 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