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4336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0-2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316673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哲学,必修,统编,政治,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知识回顾 (辩证)唯物论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运动的规律性 原理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人类社会、意识……) 原理3: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4:意识的特点及能动作用; 原理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唯物)辩证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特点(普遍、客观、多样)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的方法 发展的实质(前进上升、新旧事物) 发展的形式或状态(量变质变) 发展的趋势(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 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特殊性) 对立统一观点(主次矛盾和方面)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于2025年4月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了中国从月球正背面采集的两种月壤。这是人类诞生以来,中国人通过劳动采集回来的最遥远的物品两种月壤首次同时展出,纪念了中国探月路从无到有走过的20年的同时也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探月路迈出的自信步伐! Q1: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月球“采土”,究竟有何意义? sora 你知道目前地球上来自最远方的物品是什么吗? sora 第四课 第一框 问题一:什么是认识? 一. 认识 1.含义: 主体 对 客体 的 能动反映。 当举头望月,你会如何直观形容你对月亮的认识? 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是圆形的 昨晚的月亮比今晚更大 …… 月亮是发光的白色物体 谈论探月价值前,让我们先从对月亮的认识谈起…… 含义: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 sora 月亮表面是粗糙的 但当我们学过物理\地理知识后,你的认识会有怎样的变化? 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是圆形的 昨晚的月亮比今晚更大 …… 月亮是发光的白色物体 月球本身不发光,它通过反射太阳光而被我们看到。 月相变化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27.3天)和太阳照射角度决定。 感性认识 含义: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此时深化为:理性认识 sora 月亮表面是粗糙的 一. 认识 1.含义: 主体 对 客体 的 能动反映。 2.阶段: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初级阶段) (高级阶段) 发展、深化 依赖于 辩证统一 (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问题二:认识从何而来? 接下来让我们回溯中国探月20年 从月球初探到取样返回,中国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 小结二:实践 问题三:实践与认识是何关系?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小结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 认识 基础 基础 反作用 二.实践 人们 改造 客观世界 的 物质性活动 。 Q1:蜜蜂筑巢、AI看病是否属于实践活动? Q2:它们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有何区别? 主体 本能、执行程序 有意识有目的 实践的特点1: Q3:单纯的脱离社会关系的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存在? 社会性 实践的特点2: 主观能动性 VS 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含义: 二.实践 人们 改造 客观世界 的 物质性活动 。 Q1:人们的改造活动需要哪些要素? Q2:人们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什么? 主体 改造的主体、改造的对象、改造的工具 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特点3: 规律 Q3:这些要素和规律是否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着个人的想法和决策而改变)? 含义: 二.实践 人们 改造 客观世界 的 物质性活动 。 主体 自然界 人类社会 生产实践 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