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4832

2.3《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231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 cover
教科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 探索水的沸腾现象———小小科学家实验室之“水的变化奥秘” 以“小小科学家实验室”为单元大情景,学生扮演小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二、课程标准依据 (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核心素养:聚焦科学观念(理解水沸腾是物理变化)、科学思维(观察、比较、推理)、探究实践(实验操作、记录数据)、态度责任(实事求是、合作精神)。 2.内容要求:1~2年级“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3~4年级“知道温度是影响水沸腾的重要因素”(课标第19页,涉及水的变化)。 3.学业要求:能使用简单仪器测量温度,描述水沸腾的现象,并基于证据得出结论。 (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强调素养导向、学科实践和综合学习,本课通过实验活动促进“做中学”,跨学科融合数学(数据记录)和安全教育。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定位: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的第3课,前两课学习了“水到哪里去了”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本课重点探究水的沸腾现象,为后续学习“水的结冰”等状态变化奠定基础。 2.内容概述:学生通过加热水,观察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气泡产生等现象,理解沸腾是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并初步建立物理变化的概念。 3.与大单元衔接:本单元以“小小科学家实验室”贯穿,本课是“水的变化”探究系列的关键环节,强化观察、记录和实证意识。 四、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和大单元目标,从核心素养四个维度设定: 1.科学观念:知道水在100℃左右沸腾,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水变成水蒸气;理解沸腾是水受热后状态变化的常见现象。 2.科学思维:能通过观察、比较、记录数据,分析水沸腾前后的变化;初步运用因果推理解释现象。 3.探究实践:能安全使用酒精灯、温度计等工具,小组合作完成加热实验;准确记录温度变化,描述实验现象。 4.态度责任: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记录的科学态度;在合作中体验分享与倾听;升华到科学探索精神和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气泡、温度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沸腾的本质是水受热后内部水分子运动加剧(用微粒模型初步解释),并区分沸腾与蒸发。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含“小小科学家实验室”主题导入视频)、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计时器)、学习任务单(附后)、安全须知海报。 2.学生准备:科学笔记本、铅笔、小组分工表(记录员、操作员、观察员)。 3.安全措施:强调酒精灯使用规范,准备湿毛巾和灭火器。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同学们,欢迎来到‘小小科学家实验室’!今天我们是探索水奥秘的小科学家。还记得前两课我们发现了水会消失(蒸发)和水能溶解物质吗?今天,实验室有一个新挑战:如果我们给水加热,会发生什么?先看一段视频———生活中烧开水的场景(播放视频:水壶烧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好奇的问题?”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自由发言(如:“水冒泡泡了!”“有白气出来!”)。 设计理念:以单元大情景切入,联系生活实际,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动机。体现“教学评一体化”———通过提问评估学生前概念。 新授环节:探究实践,合作学习 步骤1:提出问题与假设 教师活动: “大家的问题很棒!比如‘水为什么冒泡?’‘温度会变吗?’。现在,请小组讨论:加热水时,水会怎样变化?把你的猜想写在任务单上。” (巡视指导,提示:“可以从温度、气泡、声音等方面猜。”)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记录假设(如:“水会变热”“气泡越来越多”)。 设计理念:培养科学思维———作出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