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4834

2.4《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220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 cover
教科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所属单元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 课时 第4课 活动主题 探究水的神奇变化———水结冰了 一、课程标注依据 (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核心概念:本课属于核心概念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学习内容涉及水的状态变化(物理变化)。课程标准要求1-2年级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状态特征”,3-4年级学生“能比较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点”,并初步认识物理变化现象(课程标准第4部分“课程内容”中“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教学提示)。 2.核心素养:聚焦科学观念(理解水结冰是状态变化)、科学思维(比较分析)、探究实践(实验观察)、态度责任(培养探究兴趣)。 (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强调素养导向、实践性学习,注重课程衔接,以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方式设计教学。 二、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本课是《水》单元的第4课,承接前3课对水的基本性质(如流动性、溶解性)的学习,深入探究水的状态变化。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结冰的过程,初步建立物质状态变化的科学观念,为后续学习水的三态循环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教材通过“水结冰”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从液态到固态的变化,重点理解温度是导致变化的关键因素。活动设计注重学生亲身实践和记录。 3.与大单元衔接:本单元以“小小科学家实验室”为情景,本课继续沿用这一情景,让学生扮演科学家角色,探究水的特性变化,强化单元整体探究主线。 三、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要求,设定以下四维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水在0摄氏度以下会结冰,冰是水的固体状态;理解水结冰是物理变化,物质本身没有改变。 2.科学思维:能通过观察、比较水结冰前后的现象,描述变化特征;初步运用归纳思维总结结冰条件。 3.探究实践:能使用温度计、冰块等工具进行简单实验,观察并记录水结冰的过程;学会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4.态度责任: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队意识,结尾升华到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观察水结冰的过程,描述水与冰的不同特征。 2.难点:理解温度是水结冰的关键条件,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解释现象。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含“小小科学家实验室”情景动画)、实验材料(烧杯、清水、温度计、冰块、食盐、搅拌棒)、记录板、《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科学笔记本、铅笔。 3.跨学科资源:数学(温度读数)、语文(描述现象)、艺术(绘制变化图)。 六、教学过程 以“小小科学家实验室”情景贯穿始终,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嵌入教学评一体化(如任务单检查、小组互评),体现“做中学”理念。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探究、总结升华四阶段。 (一) 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小朋友们,欢迎来到‘小小科学家实验室’!我是你们的实验室导师。今天,我们要继续探究水的奥秘。前几天,我们发现了水会流动、能溶解东西,但水还有一个神奇的本领———它会‘变身’!大家猜一猜,水能变成什么样子呢?(停顿,等待学生回答)没错,有的小朋友说能变成冰。那么,水是怎样结冰的?结冰后有什么变化?现在,就让我们化身科学家,开启今天的探究之旅———《水结冰了》!” 学生活动: 1.聆听情景导入,回忆旧知(水的性质)。 2.猜测水结冰的现象,表达好奇心。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化情景激发兴趣,衔接单元主题,引出本课核心问题。 (二) 新授: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教师活动: “作为科学家,我们首先要提出关键问题。请看这个烧杯里的水(展示清水),如果我想让它结冰,需要什么条件?(引导学生思考)有小朋友说需要冷一点,对!温度很重要。那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