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三上科学第三单元第4课《相同距离比快慢》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1.主题:小小科学家运动实验室———探究相同距离下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2.情景背景:学生作为“小小科学家”,在运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探究如何比较不同物体在相同距离下的运动快慢,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标注依据 1.《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中,3~4年级内容要求:“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能用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学业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提示: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如实验、测量)理解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强化科学思维和态度责任。 4.《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素养导向”“学科实践”和“综合学习”,要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动手操作和真实问题解决。 三、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本课是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4课,在前三课学习了物体位置、运动形式和力与运动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这是从定性描述到定量比较的进阶,为后续学习速度概念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电子课本中,本课通过“赛跑”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比较小车、小球等物体的运动快慢。教材强调测量工具(如尺子、秒表)的使用和数据记录。 3.与大单元衔接:本课延续“小小科学家运动实验室”单元情景,学生作为科学家团队,合作完成探究任务,体现单元整体性。 四、教学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设定以下四维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之一是在相同距离下比较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2.科学思维:能运用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思维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运动快慢的规律。 3.探究实践:能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使用工具测量距离和时间,合作完成探究,并准确记录数据。 4.态度责任:在实验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科学史或现实案例,升华到科学探索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相同距离下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即相同距离比时间)。 2.教学难点: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如保持距离相同,只改变物体或力)。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含“小小科学家运动实验室”情景动画)、实验材料(小车、小球、轨道、尺子、秒表、标记贴)、学习任务单、评价表。 2.学生准备:每组一套实验材料(小车2辆、轨道1条、尺子1把、秒表1个)、科学笔记本。 3.环境布置:教室布置为“运动实验室”,设置实验区和讨论区。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各位小小科学家,欢迎来到运动实验室!今天我们要继续探究物体的运动奥秘。还记得我们之前发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吗?现在,实验室遇到了一个新挑战:动物园要举办一场动物赛跑,小兔和小龟要比赛,但它们跑的距离不同,怎么判断谁更快呢?作为科学家,你们能帮它们设计一个公平的比较方法吗?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题———《相同距离比快慢》!” 学生活动: 1.观看PPT情景动画,回忆前课知识。 2.思考问题,自由发言提出初步想法(如“让它们跑一样的距离”)。 设计理念: 1.以单元大情景“小小科学家运动实验室”导入,激发兴趣和探究欲。 2.从真实问题(动物赛跑)切入,引发认知冲突,自然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授环节】探究实践,建构概念 步骤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教师活动: “科学家们,要比较快慢,我们需要科学的方法。请大家观察实验室里的赛道(出示轨道和小车),如果让两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