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4856

3.8《测试“过山车”》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211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测试“过山车”,教学设计
  • cover
教科版三上科学第三单元第8课《测试“过山车”》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1.主题:小小科学家运动实验室———测试我们的“过山车” 2.情景背景:学生作为“小小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测试自制的过山车模型,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体验工程设计与测试的完整过程。 二、课程标注依据 1.本课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中的内容要求: (1)3~4年级: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 (2)5~6年级: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开始或停止运动。 2.同时,融入跨学科概念“系统与模型”(如过山车作为运动系统的模型),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的要求。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8课,属于单元总结性实践活动。前几课学生已学习了运动形式、运动快慢、力与运动的关系等基础知识,本课通过测试自制的过山车模型,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数据测量、记录与分析,强化对运动概念的理解。教材强调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设计—测试—改进”的工程流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制定以下四维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测试过山车模型,知道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用速度描述,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启动、停止、快慢变化)。 2.科学思维:能运用测量、比较、推理等方法分析过山车运动数据,归纳影响运动快慢的因素(如坡度、推力),发展实证意识和逻辑思维。 3.探究实践:能小组合作完成过山车测试,使用工具(如秒表、尺子)测量距离和时间,计算速度,记录数据并得出结论;初步体验工程技术中的测试与改进过程。 4.态度责任:在测试中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实事求是记录数据;通过合作分享,培养团队精神;联系中国高铁等科技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科学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测试过山车运动的方法,包括测量距离、时间,计算速度,并分析运动快慢与力的关系。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进行公平测试(如保持起点一致),准确记录数据并科学解释现象。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含“小小科学家运动实验室”情景动画)、过山车模型范例、评价量表、计时器、卷尺。 2.学生准备:每组一套自制过山车模型(前课制作)、学习任务单、铅笔、秒表(或手机计时功能)、直尺。 2.环境准备:教室布置为“实验室”区域,确保有足够空间进行测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激发兴趣,明确任务 教师活动: “同学们,欢迎回到‘小小科学家运动实验室’!我是你们的实验室导师。上节课,我们亲手设计了精彩的过山车模型,今天我们要像真正的工程师一样,测试这些过山车的性能!你们还记得过山车为什么能飞速滑行吗?对了,是力的作用!现在,请大家打开《学习任务单》,我们的任务是:测试过山车的运动,发现运动的秘密。先看一段视频———中国高铁飞驰的画面,想想高铁的速度为什么这么快?(播放高铁视频)科学家们也是通过反复测试才能创造奇迹的。今天,我们也要用科学家的精神完成测试!”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回忆前知,进入实验室情景。 设计理念:以情景导入激发动机,联系生活实际(高铁)渗透民族自豪感,明确本课探究主题。 (二)新授环节———探究实践,合作测试 教师活动: “现在,我们进入测试阶段。首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阅读任务单第一步:制定测试计划。关键问题是:怎样测试才公平?比如,小车从哪儿起点?怎么测量时间和距离?我请一组来说说他们的想法。(提问小组代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