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司马光》练习题(2) 正确书写。 把下面汉字注音, ( ) ( ) ( ) ( ) 庭 皆 持 弃 比一比,再组词。 司( ) 抹( ) 从( ) 同( ) 持 ( ) 众( ) 庭( ) 跌( ) 登( ) 廷( ) 铁( ) 凳( ) 想一想,填睛合适的词语。 一( )水缸 一 ( )石头 一( )毛巾 一( )水 一( )孩子 一( )假山 写出反义词。 里— ( ) 有 一( ) 假 一( ) 大 一( ) 哭一( ) 进— ( ) 连一连。 看 虫子 使劲地 叫 捉 电视 高兴地 跑 背 石头 飞快地 笑 拿 书包 大声地 砸 选词填空 时间 时候 人生最宝贵的是( ). 小( )我最喜欢去公园。 使劲 费劲 小弟弟太小了,搬这个色板凳很( ). 小猫高兴极了,( )亲了妈妈一口。 水桶 水缸 我们用( )从井里打水,倒进( )里。 按要求写句子。 1、照例子,改写句子。 例:司马光把缸砸破了, 缸被司马光砸破了。 (1)小羊把青草吃完了。 (2)明明把地打扫干净了。 2、用加点词写句子。 (1)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 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入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文中的意思。 光持石击瓮破之。( ) 众皆弃去。( ) 儿得活。( ) 群儿戏于庭。(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一儿登瓮,足跌入水中。 4、《司马光》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 。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竞—( ) 之—( ) 唯( ) 取—( ) ‘李树多子折枝”中的“折”念( ) A、zhé B、shé 王戎如何判断李子是苦的?用原文回答。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说说情况句子的意思, (1)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 取之信然。 5、下面一句话有三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