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生物学 学习目标 ①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根据分离定律内容提出合理的假设并分析遗传过程。(科学思维) ②根据提出的假设,演绎推理子代遗传性状和比例,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析,提升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③通过将孟德尔的测交实验数据与预测结果进行对照,理解科学研究的理论数据和实际结果具有一定偏差,提高科学研究兴趣。(科学探究) ④通过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生产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利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的方法。 难点: 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并总结解题方法。 导入新课 问题思考 孟德尔观察花园里的豌豆时,发现就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来看有两种类型: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当时孟德尔产生了新的疑问,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黄色豌豆一定是圆粒的、绿色豌豆一定是皱粒的吗? 提示 出现四种性状: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黄色圆粒豌豆 绿色皱粒豌豆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并提出问题) 新课讲授 探究一 阅读教材第9-10页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相关内容,描述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9 ∶ 3 ∶ 3 ∶ 1 F2 315 108 101 32 黄色 圆粒 绿色 圆粒 黄色 皱粒 绿色 皱粒 × P F1 ♀ ♂ ♀ ♂ 正交 反交 绿色皱粒 黄色圆粒 黄色圆粒 要求:结合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分析亲代、F1和F2性状及比例 提出假说 提出问题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新课讲授 [探究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并提出问题) 请阅读教材第9-10页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对亲本进行正交与反交实验?正、反交实验的结果如何? 2.亲本结出的种子是第几代?表现出什么性状?说明什么性状是显性性状,什么性状是隐性性状? 3.F2中出现的亲本没有的性状组合是什么? 孟德尔做正、反交实验是为了排除父本和母本对杂交结果的影响。随着人们对遗传因子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证明了豌豆的高、矮茎遗传因子位于细胞核内,而不是位于细胞质中。 子一代,表现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 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探究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并提出问题) 新课讲授 F2各性状组合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联系数学知识分析这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何联系。 【总结】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仍然遵循着_____定律,两对性状是_____的。 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从数学角度分析,(3:1)2的展开式为9∶3∶3∶1,即两个3∶1的乘积。 独立遗传、互不干扰 分离 新课讲授 [探究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并提出问题) 合作交流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新课讲授 探究二 提出假说 提出问题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 P F1 绿色皱粒 黄色圆粒 黄色圆粒 YR yr YYRR yyrr YyRr 假设1 黄色:Y 绿色:y 圆粒:R 皱粒:r Q2:两亲本产生的配子又是如何表示? Q1: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如何表示? 假设2: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Q3:F1能产生几种配子?比例如何? Y R r y 分离 分离 自由组合 4种,YR∶Yr∶yR∶yr 假设3: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1∶1∶1∶1 新课讲授 [探究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1.根据孟德尔对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