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7273

第2章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2教学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5-10-2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15855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PPT,31张,教学课件,必修,生物学
  • cover
(课件网)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生物 学习目标 1.通过数据分析和实验设计训练学生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3.通过科学情境和实验探究,了解科学家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探究之路,认同科学家敢于质疑、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 2.通过绘制细胞水平的示意图,加深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的理解,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难点: 1.对果蝇杂交实验结果的解释和验证。 2.通过染色体示意图和果蝇实验数据分析,理解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对应关系。 导入新课 198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雷纳托·杜尔贝科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癌症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的文章,使人们认识到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有关。他在文中指出,只有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测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人有46条染色体,但是旨在揭示人类基因组遗传信息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却只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为什么首先要确定测定哪些染色体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萨顿的假说 新课讲授 探究一 新课讲授 情境一: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探究一]萨顿的假说 请阅读教材P29萨顿的假说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萨顿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什么推论? 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新课讲授 比较项目 基因的行为 染色体的行为 杂交过程中 保持_____ 也有 _____ 在体细胞中 存在形式 _____存在 _____存在 在配子中 存在形式 只有成对基因中的_____ 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 _____ 体细胞中 的来源 成对中的基因 一个来自_____         一个来自_____  同源染色体 一条来自_____ 一条来自_____ 形成配子时的组合方式 非等位基因_____ 非同源染色体_____ 成对 成对 一个 一条 父方 母方 父方 母方 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 完整性和独立性 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科学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新课讲授 【合作交流】完成教材P30的“思考·讨论”,分析减数分裂中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探究一]萨顿的假说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新课讲授 这样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实验的验证。 思考:类比推理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新课讲授 探究二 新课讲授 情境二: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曾经明确表示过不相信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对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更持怀疑态度。他一直琢磨着设计一个实验,看看生物与染色体到底有什么关系,基因又是怎么回事。经过观察,他发现果蝇正是一种合适的实验材料,于是利用果蝇做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 [探究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新课讲授 [探究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0~3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的优点? 2.摩尔根运用了什么科学方法? 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的优点:①个体小,容易饲养。②繁殖速度快,在室温下10多天就繁殖一代。③后代数量大,一只雌果蝇一生能产生几百个后代。④有明显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和统计。⑤染色体数目少(4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