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开篇课,上承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新局面,下启国共分裂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具有关键承转作用。教材先述合作背景,再讲合作实现,接着详述北伐,最后剖析合作失败,揭示革命的曲折性。教材注重史料实证与因果分析,穿插史料、地图、人物事迹等,既呈现史实细节,又引导学生理解“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历史逻辑,为理解后续中共独立领导革命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八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对近代中国革命探索有初步认知,但对国共合作的必然性及复杂性理解较浅。学生对北伐战争等军事事件兴趣浓厚,但易混淆国民党左右派,对革命失败的深层原因认识不足。教学中需多用史料故事化、图示对比等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理解国共关系演变及革命曲折性。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史事,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国共合作和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说出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搜集史料以及复习旧知识,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以及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阅读相关史实,在体会中国革命艰难进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与责任意识;结合史料,说出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进程中的突出贡献。(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的失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的基本史实。 五、教学难点 分析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理解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相互关系。 六、教学方法 问题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地图演示法、情境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归纳、材料分析、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北伐图片及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地图,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人民如何联合起来反抗军阀统治?这场运动的命运如何?让我们共同走进第13课,学习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思考问题并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通过对比近代中国救亡运动的失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志同道合为革命———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共合作原因 【引导】合作探究,如果你们是国民党、共产党,你们为什么要展开合作呢? 【回答】①共产党: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②国民党:孙中山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他注入新鲜血液。 通过角色代入式探究,引导学生从国共两党各自的困境出发,理解合作的必然性。 (二)中共三大 【提问】出示表格和历史图片,提问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内容。 【引导】思考:国共合作的方式是什么? 【回答】1923年6月12日到20日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合作形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③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回答】党内合作。 通过表格梳理会议核心信息,帮助学生明确合作的具体形式。 (三)国民党一大 【提问】出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